終明允死了。
父皇死了。
母后和芊妃還有柳貴人,也死了。
其餘的皇族姊妹也都成了親,不常入宮。
有的甚至因為我奪了皇位,與我斷絕了來往。
不過我們這一批活下來的皇嗣很少。
加上終明允和無憂我們三人。
數了數,也才七八個將將活了下來,長大成人。
甚至有的出了家。
有的隱了居。
盟友嘛……
固蕭告老還鄉了。
堯作也在前幾年受了內傷,被我強行免了職,現在天天在京中的酒樓之中。
頂著那種駭人,但是代表著榮耀的臉龐吹牛。
凌兒可是找到了好夥伴,天天跟堯作一起耍啊,說啊。
兩個嘴上都沒有把門的,總能很快的聊到一起去。
四舅在戰後便開始了周遊列國。
還有郭夫人,那是死了丈夫的宰相夫人。
她再婚了。
與一位同鄉的官員成了親。
大舅對我登基這事本就保持中立態度。
便也默默的了。
不過那時,他對著我說了一句話。
“你娘若是九泉之下有知,肯定會為你感到驕傲的。”
按照大舅的話來說。
我的母后,是一個十足十的強者。
她運籌帷幄,智多近妖。
付家本就鼎盛,加上母后的聰慧。
她的學識文化很快就在大街小巷傳開。
那時還不實行女子科舉。
我母后便女扮男裝,參加了科舉。
我母后一舉高中,得了個榜眼的名號。
但是在封賞的時候。
被先帝,也就是我的皇祖父看穿了女兒身。
皇祖父沒有訓斥。
只是讚歎母后勇氣可嘉,足智多謀。
就這樣,我母后便和父皇成了親。
母后那榜眼的名號。
便也被家中的兄弟所頂替了。
很可悲。
不過母后是個很想得開的人。
她沒有自暴自棄。
而是生了我,讓我去傳承,去繼承。
我繼承了她的野心勃勃。
繼承了她的智謀學術。
但我覺得母后對我教育的最對的一件事。
就是讓我習武。
不是那種片面的花拳繡腿的習武。
而是真刀真槍的去練。
雖然皇宮子女多半都是文武雙全。
但公主們的武術,頂多是些表面上的東西。
我有時也很慶幸。
多虧了母后。
我才能用著刀槍奪下了天下。
有時我也會沉思。
或者像母后這樣的女子,太多了。
多到數不過來。
我能坐上這凰位。
出身佔了很大的原因。
我不是一隻凰鳥。
我是由千萬只小鳥,千萬只的凰鳥,堆積而成的那一隻。
“受天下人之養。”
“必當報以天下人。”
所以我走到了如今的這一步。
萬凰十年,姜眠安將軍,親自率十萬鐵騎,攻打蕭邦。
姜眠安在這方面似乎挺得心應手的。
面對蕭邦那種戰鬥民族,她也能合理安排兵將,打的她們抱頭鼠竄。
那和親的西陵小公主也被姜眠安帶回來了。
我沒問她過得好不好。
我只知道離開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