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鬼節七月半 (第1/2頁)
天降系統,我在古代深山造桃源 白大褂它擺爛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童玉君花了一點功夫上山,選著嫩的葉子摘了一些,又剪了幾枝,準備扦插種在空間裡。
米昨天晚上就浸上了,將大米、芝麻、茶葉一起倒入擂缽中擂碎,因為沒有花生,所以她用了炒熟的黃豆代替。
然後倒入開水中,鍋底生火熬煮,煮到成米糊中,撒一點點鹽,米擂茶就好了。
不過童玉君這會還不準備吃,還有一件東西她準備安排上,那就是炒米。
童玉君就特別喜歡吃炒米,除去吃甜酒、喝擂茶的時候,平日裡她也喜歡抓一把吃。
炒米選什麼米都行,糯米、秈米都可以,童玉君則選了糯米。
將米淘洗乾淨,瀝乾水分。
童玉君往灶膛裡添了一把火,炒米剛開始的時候要大火。
將糯米倒入鍋中翻炒兩分鐘後,則轉成小火,不斷地翻炒著,防止炒焦。
她比較喜歡鹹口的炒米,所以還撒了一點點的鹽。
一直等到米成了焦黃色,童玉君忙將柴火退掉,藉著鍋底的餘溫,繼續翻炒著。
新鮮出鍋的炒米,米香中帶著一絲焦香,她覺得她今天的早飯都不用另外準備了。
將煮好的擂茶舀進碗中,童玉君倒了半碗炒米在上頭,這個要先放在方桌上供先祖。
等線香燃完,童玉君才小口小口地喝著那一碗擂茶。
果然,沒有玉米和花生少了香、甜的口感,不過已經很不錯了。
這一鍋估計童玉君能當兩三天的午飯,外加宵夜。
這就是一個人的不好,容易做多。
午飯解決了,童玉君從泉水中提起泡著的幾枝茶樹,種在了院子外頭。
日後需要茶葉出門就能摘,就不用上山這麼折騰了。
活幹完了,該準備接著織布了。
她端著之前繞好的線圈去到泉水邊上,將線圈清洗乾淨。
別看棉花潔白,裡頭還有不少的雜物,以及浮棉,而且棉線打溼之後更方便染色。
不過童玉君打算織一匹白棉布,用來做貼身衣物。
所以她打算等織成布後再染色。
後續的步驟同紡麻線有點像,棉線上漿之後,便是做紆子、線筒,隨後便是整經。
不得不說,還是棉布容易搞。
夏布真的給她搞麻了,光績紗都快給她績出心理陰影了。
這一批麻線用完,她應該一兩年內不會再張羅著紡麻線了。
夏布貴有貴的原因,童玉君雙眼含淚地看著收拾起來的夏布,她一定好好珍惜這點夏布。
其他季節她就老老實實穿棉布好了。
這樣忙了幾天,眼瞧著快到七月十四了,童玉君停下了手中的活,準備做封包了。
所謂封包就是紙錢,幾疊紙錢放在一塊,外頭糊上白紙,寫上了先祖的名字,再寫上後人的名字。
這樣先祖就不會領不到錢,至於真的能不能拿到,估計除了底下的人,沒人知道吧。
紙筆都是在鎮上書樓買的,空間裡商城雖然也能買到紙筆,但是帶不出空間,所以只能大出血了。
想到紙筆的價格,哪怕不差錢的童玉君,也忍不住咋舌。
在古代讀書真的是個費錢的事情,難怪考不出來能一家子成仇。
筆墨紙硯她都買了,將最便宜的宣紙裁開,將紙錢包起來,用瓦罐熬得漿糊糊上。
童玉君提著毛筆做了許久的心理建設後,終於落下了第一筆,當真是斗大一個字啊。
等將這幾個封包寫完,平時用水筆寫字覺得字雖不好看,但也不算醜。
但這換成毛筆後,童玉君有點不忍直視,算了,反正她家祖上都是農民,識不識字還兩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