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掃把掃的沒那麼幹淨,農村一般都是用的鐵掃帚(地膚子紮成的掃帚)或者高粱掃帚。

但很可惜,童玉君都沒有,所以就湊合用吧。

童玉君準備做粗細兩種辣椒麵,用勺子將舂好的辣椒麵舀出來,放進陶罐裡蓋好蓋子。

童玉君裝罐的時候嚐了一口,不由得吐了吐舌頭,真辣。

紅薯澱粉也曬乾了,將大塊的澱粉塊敲碎,留下一小碗等會做午飯用,其他的全部被童玉君裝了起來。

昨天她還去海灘邊趕海了,挖了不少的花甲回來,如今吐沙的差不多了,正好做個香辣花甲。

童玉君先往鐵鍋上淋了點油,將一碗紅薯粉倒進了鍋裡,加上適量的水,調成漿糊。

當然她這是偷懶了,大部分人家都是先在碗裡將漿糊調好再下鍋煎。

這時鍋底生火,鍋中的白色漿糊漸漸凝固,變得有些透明。

童玉君將煎好的紅薯粉盛出來,用刀切成小塊,備用。

鍋中重新倒油,下入青紅辣椒爆香,再將紅薯粉倒進去翻拌均勻。

放入鹽、蠔油調個味,撒一把蒜苗就能出鍋了。

只剩香辣花甲了,童玉君將鍋刷洗乾淨後,將花甲放進鍋裡,因為沒有料酒,就加了少許的蔥姜水。

這樣不加水的花甲會更鮮一點。

她往灶膛中添了一把火,等花甲全部開口了,便撈出來。

刷洗乾淨後重新倒油,幹辣椒段、蔥花、大把的蒜末、少許薑末一同放進鍋中炒香。

如果有豆瓣醬的話也可以加一點,這樣顏色會更好看點,有紅油。

但是她沒有,就這麼湊合吧,加一點蠔油、鹽調味,倒入花甲。

眼瞧著要出鍋了,她忙跑到菜地裡,掐了兩根香菜撒進去,沒有香菜怎麼行,她真想把全世界都種上香菜。

等吃過了午飯,童玉君將曬好的苧麻全部都收了回來,準備績紗。

績紗是個細活,她先將苧麻泡在清水中,溶解掉麻纖維中的膠質。

童玉君要將一根苧麻皮剖開,分成細細的一縷的麻絲。

最後用手指不停的搓揉,將首、尾兩端連線起來,將麻絲製作成麻線。

製作好的麻線還需要挽成麻團,避免打結,也方便後面的上漿和紡織。

這一低頭便幹了幾個小時,童玉君是脖頸痠痛,眼睛也酸。

身前的簍子裡多了好幾個麻團,但一旁水桶裡,貌似泡著的苧麻皮沒少多少。

站起身來活動活動,瞅了一眼虛擬屏,外頭都到了傍晚。

她回倉庫抓了幾個桑葚吃著,這個多吃對眼睛好。

她提著前兩天閒著的時候編的魚簍,往池塘走去,自從有了魚簍,她吃河鮮可就方便多了。

下魚簍的時候,往裡丟一點豆粕,基本上每天都能有收穫。

只不過有時候魚吃多了,童玉君也就膩味了,就放生了。

童玉君這一干,就是十天的時間。哪怕有空間作弊,績紗都不是個簡單的活。

便是常年織麻的熟練工,一天績紗也不過三兩左右。

這十天裡中間收了幾次辣椒,黑土地裡水稻、小麥、油菜、大豆又種了一茬。

童玉君留了一點吃用,剩下的全賣了,錢包又回血了一波。

外頭的水田裡,如今生機勃勃,禾苗長得極好,就是水田裡頭多了不少的田螺,螞蝗也不少。

不僅僅有小蟲子,雜草倒是長得飛快,要不是禾苗是在空間育秧的,想必要長得比禾苗還高了。

因為沒有農藥,童玉君只好下田自已拔草,只是時不時出現的螞蝗,讓她頭皮發麻。

童玉君將自已用魚簍抓的小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