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對這老闆娘印象不錯,便又買了一斤白糖、一斤冰糖,打火石也買了。

老闆娘這下子是眉開眼笑,糖價高,兩斤糖可不少錢,取了兩張油紙,快手快腳將糖包好,遞給童玉君。

白糖和冰糖都是蔗糖,而這個季節童玉君在野外並沒有找到甘蔗,只好將製糖往後挪挪了。

再過些日子應該就能在集市上買到甘蔗種了,童玉君打算自已種一批。

出了雜貨鋪,童玉君將東西全部送進了空間,準備去下一個肉鋪走。

等從鎮上離開時,童玉君的籃子除了一把顏色各異的繡線,別的都沒有了。

空間裡則是被她塞了不少東西,臨走了順便還在小攤上吃了一碗麵,這裡稱為湯餅。

麵湯很是清淡,調味品也不多,吃著就感覺像是醬油湯麵一樣。

倒是茱萸的辛味比較明顯,果然沒有辣椒,湘地人民也很喜歡辛。

這一品嚐,童玉君算是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小說女主都能靠美食在古代發光發熱。

大概就是因為明清之前的做飯手法真的有點古老!

至少童玉君逛了這一圈下來,雖說已經有了炒菜,但價格頗貴,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得起。

而大部分的烹飪方法多半是燉,不過清燉的羹確實不錯。

嗯,那些點心果子也不錯,童玉君心想。

童玉君提著一籃子繡線開始準備往回走,等到太陽最大的時候,童玉君便躲回了空間,準備處理一下她買回來的東西。

在下一個肉鋪那,她買了五斤豬板油,十斤連肥帶瘦的豬肉。

還買了一些熟食,買了一隻燒雞,順便還在攤位旁看了許久殺雞。

童玉君又去糧店買了不少的粗糧,小米、綠豆、蠶豆都買了一點,不多就一斤的量。

童玉君倒是想買花生,但在糧店裡尋了許久,都不見,估摸著如今花生還沒傳入中國。

頓時痛失好幾道美味,讓她有些心痛。

她雖不喝酒,但真的很喜歡油炸花生米,炸好的花生米撒上一點毛毛鹽,就很好吃了。

在童玉君老家,早些年不富裕的時候,酒席上都會有一道冷盤,油炸花生米、鹹鴨蛋。

煮好的鹹鴨蛋切成好幾塊,擺成花瓣狀,而炸好的花生米則擺在中間,像花蕊一般。

炒花生她也喜歡的緊。

每年過年,童玉君媽媽都會買不少的花生回來炒香,剛出鍋的她最喜歡,但她媽總攔著不給吃,說是熱氣太大了。

幾樣粗糧,小米童玉君還特意要的沒研磨的,打算回去做種,日後熬點小米粥喝。

蠶豆則用來熬豆瓣醬,反正元元能查菜譜,熬不成功頂多費點材料,不打緊。

高粱童玉君也在路邊農戶手裡買了點,不過是甜高粱,啃著吃稈的那種。

原因無他,童玉君準備用上面的穗子做個小掃帚,到時候掃水碓、磨盤都好用。

至於高粱說實話,童玉君沒吃過,只在電視劇和小說裡聽說過高粱米飯。

老家那邊只會給家裡的小孩解饞,在地頭的邊邊角角種幾根甜高粱。

黑土地裡如今沒有空缺的地方,等這一批收割之後,童玉君打算將這些粗糧種上。

花也買了,雖然是個鎮子,但也有專門做花匠的。

童玉君沒買什麼名貴品種,只買了月季、梔子花,鳳仙花種子也得了一些,不過老闆沒收錢。

梔子花除了香,梔子果還能做染料,染出漂亮的黃色。

實在是鳳仙花在鄉下到處都是,幾乎沒人會買,他的種子也是自家收集的。

鳳仙花也叫指甲花,加上明礬,調和了拿來染指甲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