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池雨聽到訊息後,跟姜安饒說這個事情。

“這就是成蟜,或者那個摎不安分,想要弄點事情出來了。繼續傳下去,這樣的流言指不定最後成了什麼樣了。”

輿論戰這種事情,有的時候不用管,但是有的時候,真的必須想法子反擊才行。姜安饒在西南郡休息了一陣,也算是心緒緩和了過來,這個時候不能眼看著嬴政呂不韋捱罵。

於是就開始著手消弭謠言。

所謂的消弭謠言,當然不會是把傳話的人都殺了,而是找到造謠的源頭,從根本解決問題。

最好的就是另外一種說法,直接抵沖掉這樣的謠言的負面影響。讓謠言想要詆譭的人重新梳理偉光正的形象就行了。

就像姜安饒猜的一樣,在姜安饒還在著手準備的時候,謠言已經說到昔日莊襄王還在趙國做質子時,呂不韋就與趙姬來往甚密,不論白日黑夜,隨時出入質子府。

就差說嬴政根本不是子楚的兒子,是呂不韋的種了!

這若是在別的國家,姜安饒還真的不好說自己有引導輿論的能力,但是在秦國,她真可以!

秦地墨家是最盛行的,墨商的行事,有口皆碑。旁人說十句,未必及得上墨家人的一句話管用!

所以沒過多久,關於鄭國渠就被換了個說法。

修建鄭國渠的工匠們衣錦還鄉嘍,他們帶著燦爛的笑容,豐厚的報酬,回家置辦土地去了!

有人問,怎麼,都說修鄭國渠沒活路,你們怎麼好好的,還能拿錢回來?

那工匠就叭叭叭一通誇。

修渠?不白修啊,給錢的!管飯呢!一日三餐的飽飯哩!

哦?你說糧食換爵位?那天災了,不這樣,災民吃啥喝啥?我們吃啥喝啥?這也是為了我們不餓肚子啊!

至於說建鄭國渠勞民傷財?哎呦,你家想種地,不出種子錢?不付出汗水辛苦?

鄭國渠修好了,那關中地區將再無懼怕旱澇這樣的天災!灌溉過後,那將是千頃沃土,萬畝良田!做人啊,眼光要放長遠啊!

鄭國渠修造的民工多少人?散播謠言的人有多少?

兩廂對比,原本就是民工數量更有優勢,何況,還有各處的墨商跟墨者不著痕跡的佐證呢:

這幾年雖然天災,但是鄭國渠修好了,明年就肯定是個豐年了。

鄭國渠是造福子孫萬代的!這得寫進史書裡,被人歌頌千代萬代的!

尋常百姓都是有從眾心裡的,真正願意自己思考的人不多,多數是人云亦云。

人說鄭國渠不好,他們便覺得不好,之後有人說鄭國渠好,他們咂咂嘴,嗯,鄭國渠好。

在秦國之內活動的墨者很多,他們不用刻意宣傳,只要有人聽到流言,稍微來問詢一下,就能聽到一個十分有道理的答案。

這比捕風捉影的流言蜚語可有力度多了。

詆譭秦王政跟呂不韋的話流傳發酵了半個月可能才有些效果,墨家人幾句話,三五天傳遍秦境。至於呂不韋的名聲也是一樣的。

背後放出謠言的人眼看著自己的努力白費了,也只能默默忍受這個結果。

但,只澄清謠言有什麼意思?姜安饒既然都插手了,就不會這麼簡單的就算了啊。

很快,秦王政要沐浴更衣,戒齋三日,親臨渭河祭祀渭水的訊息就傳了出來。

大災過後君王祭祀也算是慣例,原本人們不以為意,畢竟君王祭祀之時,尋常百姓也不能靠近,也看不成什麼熱鬧。但是很快,傳出一個轟動的訊息。

秦王政祭祀渭水之時,河面突然湧起濃霧,就在眾人驚訝之際,一條黑龍騰出水面,在空中張牙舞爪,盤旋飛舞。之後,這黑龍來到嬴政附近,頓首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