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塵牽手娘子,帶著大伯一家子,穿過木柵欄圍牆連線的大門口,便進入已經屬於自己了的工坊,站在荒廢的手工作坊裡,放眼四望。

李根水在旁邊解說:“作坊有兩畝八分地,能容納幾十人做工,只是產量受窯廠容量的限制,只要招三十多人就夠了,眼下先要除掉雜草平整地面,幾間木屋和木棚也要修繕,另外,作坊裝置工具也大多殘缺破損了,有些我們能修,有些要找木工和鐵匠幫忙修理,實在修不了的就要重新打造了……”

李塵邊看邊聽邊點頭,心裡也都默默記了下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李根水這樣的老師傅指點,工坊的籌備和運營效率就會高很多,李塵也用不著急吼急吼地表現穿越者的優越感,只管虛心受教。

等李根水介紹完作坊的情況,便又率領家人走到窯廠。

饅頭狀的窯廠,佔地五百平米左右,高十多米的樣子,整個都是由大石頭一塊塊築成的,卻又砌得嚴絲合縫,古代沒有這麼多現代的建築機械,但砌牆技術卻是令人歎服,往往能打造出屹立千年的城樓。

步入窯廠內部,細細打量,也是佈局得當,十分規整。

李根水也從旁介紹,從老師傅的角度講解窯廠內部佈局,解釋通風、受熱、排氣、轉火、冷卻的設計原理,又詳細介紹了裝窯、燒製、冷卻、卸渣、出品一整套流程,還給出每個流程的許多經驗之談,滿滿都是乾貨。

李塵聽講,也是底氣足了許多。

他前世也業餘玩過紫砂,但在李根水這樣的老師傅面前,根本就什麼都不是,一些超前的機械裝置什麼的,也要結合這個朝代的現實條件來選擇適用,不能操之過急。

而且,李塵前世是養豬上市的老闆,最大的優勢並不是科技,而是商業運營,當然,商業運營的前提是首先要有好的產品。

看完窯廠出來,又走到礦山勘察。

礦山地處黃龍半山坳,已經挖進去了一個面積上千平方的大坑,堆場上還有堆成一座座小山的紫砂礦泥,經過多年廢置風化已經是完美的熟料了,直接就可以使用了。

李根水又詳細介紹了紫砂泥的種類,講解天青泥、梨皮泥、硃砂泥等等的特點優劣,這裡的礦藏是以硃砂泥為主,放眼望去,一片大紅。

看完礦山,李塵又帶領大家重新回到百廢待興的作坊裡,眾人都看著他。

雖說李塵以前只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生,反倒李根水一家子個個都是老工人,但眼下這座工坊卻是他這幾天運籌帷幄打敗強敵拿下的,大家都心服口服,卻仍有憂慮。

李根水沉吟著說:“眼下,我們雖然拿下了工坊,但難關還在後頭,半年後就要付一百三十五兩加利息,一年後還要至少交五百兩銀子的稅。”

這話一出,立刻就把大家從勝利的喜悅拉回了嚴峻的現實。

李二虎也沉聲說:“那李有財和縣城裡姓西門的傢伙,也絕不會就這麼善罷甘休的,斷不會就這麼放任我們順利發展。”

眾人想到李有財那個村霸和姓西門的豪強,一股無形的壓力就壓在了頭上。

老農李根水,更是神情沉重,“無論如何,絕不能讓你父母的悲劇重演!”

幾句話,就把殘酷的現實突顯了出來,工坊經營已經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了,成敗還攸關生死。

這些,都是客觀的事實。

李點頭表示認同,又面容一肅,認真地說:“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就是把工坊做強做大,等我們有了足夠的實力,一切就都會迎刃而解了。”

大家也都點頭,只是神情仍然沉重。

李塵把大家沉重的神情都看在眼裡,又說:“當然,我們也要面對現實,高額的承包費和稅費就擺在那兒,外部的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