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個收價,便選了一家人最多的糧店去賣糧。

這個時候糧店收糧,會在門口放省和鬥 大庭廣眾下稱糧,就算有些糧店的人會動手腳,但這是讓來賣糧的農戶心中較為信任的方法。

夥計看完姜夢白手中的糧,見是脫了殼的粟,從後面另拿了個小鬥來量。

拿著倒乾淨糧食的袋子,姜夢白看著夥計從稱重到算錢到給她,只用了很短的時間。

這一袋粟總共是賣了180文,夥計將銅錢給她後就忙著去收下一個人的糧了。

這個錢屬實不是太多,但也是陶家每年豐收時盼望的命根子。

姜夢白小心翼翼將銅錢收入懷中,她的藉口便是來縣裡賣糧,若是錢丟了或少了,別說責罵打她都是有可能的。

確實安置好後,就急忙往來糧店路中的遇見的書鋪去了。

與糧店不同,書鋪明顯冷清許多,來往之人也是穿著衣著整潔顏色鮮亮,一看便是比陶家甚至桃花村村民都要有錢的的人。

有的人還頭戴方巾,腳穿長靴,不同的打扮一看便是有功名在身的人。

姜夢白身上這身暗淡發白,是她方便幹活穿的衣服,但好在還算乾淨,補丁不多。

她拍了拍身上被糧袋沾上的灰,憑著感覺捋了捋路上奔波有些散的頭髮,將手上的袋子儘可能疊小,抬步進了書鋪。

鋪子裡的掌櫃抬眼看了眼姜夢白,便道:“是要為家裡哪位買書。”

士農工商,務農的農戶常盼望家中能出一個科舉的好苗子,成為秀才舉人,不僅地位高體面,還能減免賦稅。

故而書鋪的掌櫃也見慣了來買書的農戶,只是她們來的次數很少,有的可能只見過一次。

一看姜夢白的打扮,掌櫃的便知道是為何,只是他沒想到,姜夢白的來意與他以為的完全不同。

此時書鋪無人,姜夢白悄悄走近掌櫃,語氣和緩問道:“掌櫃的可有抄書的活計。”

掌櫃的這才放下手中一刻不停的筆,扭頭問道:“有是有,但你可有擔保?”

姜夢白一下被問住,她是偷摸來的,哪有人為她擔保。

“尚無。”

掌櫃的見她面色為難,又拿起筆搖頭道:“我這大多要抄的都是涉官文書,若沒有擔保我怎麼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