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劇本劇情也是按照兩部緊密銜接來創作的。小拉特力推這樣的模式,他能來內地一趟也不會久留,大家都是不容易的,再苦再累兩個月加班加點,把兩部影片都拍好,才是真一勞永逸。

京影也覺得五千萬這麼大的投資,拍兩部妥妥夠的,否則還真不知道怎麼花掉這些經費。而且兩部連拍,演員的片酬也好談,整個拍攝流程更順暢,更容易組織。

錢欣欣光看著劇組兩個月來花錢如流水就很滿意,一直等著劇組來找她提加錢的事情,沒想到真的開始剪輯了,要做特效了,京影居然說他們還給特效留了五百萬的經費?

這幾個意思?那些海外演員的片酬都那麼便宜的麼?別說香江和灣灣的演員了,腳盆雞和拿大國的片酬已經國際化接軌向著好菜塢看齊了,這五千萬種花幣恐怕片酬就不夠的吧?

但是錢欣欣忘了,腳盆雞和拿大國她選的女演員都不是很知名,放到好菜塢連十八線配角都沒戲的,她們是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恨不得倒貼進劇組從而進軍好菜塢。片酬就象徵性收幾百萬就行了,反正也沒幾天戲份,甚至因為不是主角,都沒有談票房分成。

談了票房分成的就只有王笑。那還是因為王笑除了當男一號之外,還承擔了副導演的大量工作,協助小拉特把各地分散拍攝的那些內容全都給匯總協調起來。可是王笑的基礎片酬就很低,內地比香江差了一大截的片酬觀念,並不會因為他去鷹醬國留學就能立刻漲起來的。

這也是當初京影很接受選王笑當男一號的原因,便宜好用,還多功能。自從王笑來了劇組,連翻譯都省了。

小拉特的創意很好,不過他缺乏整合能力,王笑不止深諳東方文化審美,去好菜塢讀書讀了幾年之後也跟上了國際化的電影藝術潮流。與小拉特語言交流無障礙,兩人優勢互補,合作竟然非常順暢。

韓天曉這個編劇也並不強勢,畢竟他年紀小不是科班出身,幾人遇到問題能夠耐著性子討論,拿不定主意就去白女票詹姆斯給個最優解,總之合作的還算是相當愉快。

就這樣,一行人到了周衡的公司。

一進門小拉特就發現人家這個開放式辦公格局和好菜塢的一些特效公司特別相似,甚至還有不少最新款的電腦,這都是他在好菜塢的高階特效公司裡見到過的。

天啊,錢欣欣果然說的不錯,種花國內地是有特效公司的,而且看起來裝置也很時髦,就是不曉得能不能做出他們影片需要的那種3D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