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寫的一幅字,“天作之合”。在這個重文輕武的時代,這對郭家和陳家而言,無疑是一種無上的榮耀。許多人都羨慕不已,一時間,汴京的官宦子女們紛紛興起了舉辦詩會的潮流,就連像以柔這樣不擅長作詩的已婚之人,也收到了不少帖子。

陳知禮和郭之晴兩人的感情愈發深厚,猶如琴瑟和鳴,時常相互寫信,託丫鬟小廝代為傳遞。兩家互換庚帖後,便開始商議婚事,將婚期定在了十一月初八。陳家意欲雙喜臨門,將陳知翰早前與禮部侍郎家的楊雪梧訂下的婚事也提上日程。楊家人能攀附此等榮光,自然是欣喜萬分。一時間,顧韻佳忙得不可開交,以柔也幫著她忙前忙後。

二人幾乎整日待在松鶴堂與盛夫人商議事宜。

侯夫人容光煥發,彷彿年輕了幾歲:“知翰和知禮的婚事,我都甚是滿意。楊家世代清雅高貴,她的祖母在世時與你的外祖母交情深厚,楊家的女兒向來是知書達理的。郭家乃聖上賜婚,其規格比楊家稍高一些,若兩家相同,恐怕會招人非議。”

顧韻佳略有擔憂地說:“這樣會不會讓楊家姑娘受委屈了。”

侯夫人坦然自若地回答:“楊家世代為清流,理應明白其中道理。”

顧韻佳這才放心下來,遞上了兩本小冊子:“這是兩家的聘禮清單,母親看看是否有問題,若無問題,我便送去了。”

盛夫人看著這兩份的聘禮單子,不只有些金銀俗物,還有很多名人字畫,覺得十分滿意。又仔細叮囑了一番:“柏崇軒和玄月居都要好好裝飾一番,看看有沒有要添置的傢俱,女子的妝臺衣櫃什麼的,這些都要提前預備。還有,在這兩個院子裡單獨建兩個庫房,給她們兩個存放嫁妝,和原來知禮和知翰自已的庫房分開。”

顧韻佳身旁的貼身女使隨即用筆寫了下來。

“是,兒媳記下了,不知道什麼時候上門去送聘禮呢。”

侯夫人思考了一下,頓了頓到:“這月十八號就是個好日子,到時候你們夫婦二人親自去。現在聖上提倡節儉,咱們把事情辦的既要圓滿也不可太高調。”

“好,兒媳明白。”

以柔笑道:“我瞧著大嫂瘦了一圈呢,想來最近很是辛苦,我屋裡的玉琢昨日釣了幾條鮮魚,今日晚膳給你燉著吃,我親自下廚。”

陳以柔做得一手好菜,吃過她做的飯菜的人都讚不絕口。

顧韻佳笑的坦然:“真的,那我可等著了。”

三人說說笑笑,轉眼到了黃昏,以柔跟著顧韻佳回了新日苑。

以柔將鮮魚切成塊,加入蔥姜和少量的鹽,加了旺旺的一把火。等了一刻鐘,雪白的魚湯就做成了。

以柔將魚湯端上了桌,又配了幾個清淡的小菜。顧韻佳一連喝了好幾碗。

以柔問道:“二哥哥什麼時候能從揚州回來,到時候下聘他總要去吧。”

顧韻佳緩緩地放下手中精緻的瓷碗,輕聲說道:“你的大哥哥前些日子已經給他寫過信了,估計現在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再過幾天就能到了。”

以柔眼睛一亮,饒有興趣地說:“嫂嫂,我前幾天向三哥討了幾盆菊花,這宮中的菊花真是與眾不同啊!都過去這麼多天了,它們依然開得如此茂盛。”

顧韻佳深表贊同地點點頭:“可不是嘛,你三哥還讓你大哥從玄月居搬了幾盆過去。孩子們從來沒見過綠色的菊花,一個個都覺得特別新奇。”

“大哥哥最近在忙些什麼呀?我已經好幾天沒見到他了。”

“這幾天皇上準備派人跟隨大皇子一起去清除匪患。母親擔心父親和你哥哥上朝會引起陛下的猜忌,所以不讓他們去。你大哥和父親又怕同時請假會讓陛下心生疑慮,於是主動請求去負責清查鹽務。”

以柔明白母親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