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在為難自已,看著別人好像輕輕鬆鬆就得到自已想要的,自已怎麼努力都得不到,有些妄自菲薄,自我懷疑,其實真的沒有必要。

當你不去太計較結果,抱著一切順其自然的態度,你會發現事情做的更順,為什麼?

心裡沒亂七八糟的事情,不去東想西想,你會發現做一件事更專注,更容易成功。反而多想會困在某一個點裡出不來,所以做什麼都覺得不夠好,與自已預想的效果差距太大,做不好便一直陷入自我懷疑,如此反覆做什麼都差一點。

我在上班的時候,特別要強能做第一不想做第二那種,我晚上拼命去補客戶知識,學習客戶心理,講究怎麼說話,可是我特別努力,效果卻微乎其微,別人說一句話我在腦子裡過濾一圈,看跟我學的一樣不,我要怎麼去回呢,當我思緒百轉千回,客戶這個時候已經在內心下了某種決定,成與不成已經在這一刻定型了。

大多數因為自已陷入一個思考,我是沒有跟上顧客的需求,導致在其他人眼中我是慢半拍的。跟顧客交流沒有抓到顧客心理。

反觀我的同事,她在接客戶的時候,能專注到什麼程度,就是你跟她說話,她是聽不見的,她在考慮的是客戶喜不喜歡這個,不喜歡她的備選是什麼,而我考慮的便是如果顧客不喜歡,我怎麼去解決異議,那這個思考異議的時候,客戶第一時間的訊息我沒有接收到,異議甚至解決的也是很表面的一些東西。

我這個時候一邊埋怨顧客,一邊覺得自已學的東西沒有用,一邊又陷入自我懷疑,在我接下一個客戶的時候,我會陷入不自信。給客戶建立的信任感也不夠,會出惡性迴圈。最後讓我特別討厭我的工作,甚至在我這個擅長的領域都覺得自已出問題了。

“感覺你們做起來特別輕鬆,我怎麼做起來這麼難”

“一張白紙隨便描寫,她怎麼教,我怎麼做,你是因為之前做過這種工作,你有你自已的習慣,你一下子改不了”

“我覺得我很努力在學,我每個人都在問,每個人都在觀察,努力的融入自已”

“我不知道怎麼教你,你看我,我其實沒太計較結果,我只是在服務客戶的流程上做好工作,根據個人做好備選方案,其餘我不會關注,我不會關注別人做了多少的業績,別人的客戶怎麼樣,我只會看著我的客戶”

“我也是看著我的客戶呀”

“你有沒有做好備選方案,有沒有認真去聽她的訴求,觀察她的表情,你不要腦子裡想一些具體的方案,沒有,就是隨機應變,我們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你,你要找到自已身上的優點,去把你的優點放大,比如:你跟客戶聊天聊的好,那就去做好你的非銷,比如你產品講解的好,那你就在顧客疑問的情況下,用你的專業知識去說服她”

就像猴子撿東西,撿了西瓜丟了玉米,看到兔子,丟了西瓜,最後什麼都沒有,忘了最初目的是什麼。

“做一件事你不要受別人的影響,你可以去觀察,只接受有用的,沒用的你不用聽,也不用懷疑,每次你接完客戶,可以去想是不是哪裡沒做到位,哪怕沒有成交,這個顧客只要你做到位了,那就行了,不用糾結結果,糾結多了,只會影響你的發揮”

恍然大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句話真不假,好的一席話足矣拯救你的低谷,三人行必有我師,多問多聽,過濾有用的東西,別有用心的話捂著耳朵不要去聽。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工作上,或者其他事情,做不好的時候,就會一直懷疑自已,其實你懷疑,不如去聽聽別人的聲音,有些人還是比較真誠,她們願意去分享,我們要學會區分這些人。

生活處處都是導師,不管人或者事,出現既是教你東西,哪怕沒有做好這個,那我們得到了好與壞的經驗,下次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