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和朋友去逛玩具批發市場,她覺得一個又一個買又浪費錢又浪費時間還影響母子之間的感情,索性去批發市場一次買回去,又能增進母子之間的關係,又能省錢。
不得不說她這個想法,我也非常贊同,孩子嘛適當的寵愛,關鍵是他有東西吸引,自已也能騰出來時間去做一些別的,不至於全部的時間都耗費在孩子身上。
第一次體驗批發市場的熱鬧,說實話不太好,狹窄的空間裡,來來回回的人十分擁擠,空氣夾雜著汗水和香水的味道,刺鼻又和諧。
“這個怎麼樣”我拿著一個挖掘機問道
“可以,男孩天生對這個東西無比喜歡”
“我兒子也是,奧特曼買了一個又一個,我都看不出來差別”我也接話道
“果然男孩都一樣,這個跑車,恐龍也給我拿一盒”我朋友和老闆說
“這個我可以看看嘛?”我指著一個大大的芭比娃娃套裝,我朋友也湊過來一起看,大大的城堡,裡面數不清的裙子,還有小高跟鞋,旁邊還有一個小餐廳,十幾歲的時候特別想要這種套裝,因為好幾百,家裡人覺得沒有必要,便成了我心頭上的疤痕。
“小時候要有一套這個,不敢想家裡的多少女孩子,簡直是女孩子召喚器”我朋友說道
“是的,渴望擁有一套自已的芭比娃娃系列,小時候看到都走不動路,盯著一直看,我媽叫我走,我都沒反應。”
最終我們提了大包小包的玩具,上車還在想今天的收穫也太豐富了,這一堆東西比玩具店可省錢多了。
那個下午,孩子都有人帶,我們興沖沖的把芭比娃娃套裝以及小廚房拆了出來,我們模擬餐廳在做飯,兩個人坐在那裡認真的給娃娃梳髮型,換衣服,穿鞋子。
“我這個起名叫茉莉,清純惹人憐。”
“那我這個叫玫瑰,豔壓群芳,美中帶刺”
“我的好看一些”
“我覺得我的好看一些”
兩個當媽得幼稚的在比拼誰的娃娃似乎更漂亮一些,一下午都能聽到我們兩個在那個各種聲音,一會比拼,一會做飯,一會角色扮演,忙的不亦樂乎,真開心呀,忘了這一刻我們的身份,我們只是我們,還是那個小孩子的模樣。
“好久沒這麼開心了”,我們躺在沙發上一邊聊天一邊點外賣。
“是的,感覺從長大以後,就在努力做個大人,碰見喜歡的在剋制自已,努力的做好一個姐姐,一個女兒”
“我也是,報喜不報憂,收斂了自已的脾氣,磨平了自已的稜角,這些年有什麼委屈也習慣自已一個人扛過去了。”
“從結婚以後,我好像又在努力學著做一個好妻子好媽媽,離當時我心裡的自已越來越遠,我想著哪怕結婚,我要做一個獨立的女性,我要有自已的工作,我要光鮮亮麗的當個辣媽,現實自從有了孩子,我生怕他磕了碰了生病了,每天都圍著孩子轉。”
“你已經很偉大了,我工作這幾年,對孩子缺少陪伴,每個人都很難兩全。”
“是呀,有時候孩子睡著,我躺在那裡刷手機,我覺得這一刻就是我自已,我只是我自已,卸下所有的身份,我只討好我自已。”
“以後我們要多為自已考慮,我們一定要先是我們,才能做好其他,不然我們做不好我們,帶著怨氣做不好一個媽媽,也做不好一個女兒,在生氣的時候,我們容易脫口而出傷人的話,而不自知,愛人先愛已”
…………兩個人都沒有在說話,享受這偷來浮生半日閒的時光,直至我的媽媽帶著孩子回來,我們才回神,各自迴歸當下的位置。
人總在時間的流逝中不停的變換身份,一開始只是自已,後來明白了自已是女兒,隨著長大後又變成了妻子,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