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想想,我們那個年代小時候真的特別容易滿足,一毛錢買個辣條,小心翼翼的吃完再舔舔手上的辣椒,一根辣條可以吃好幾分鐘,沒有狼吞虎嚥,只有細細品味,彷彿嘴裡的味道三天都還可以記得。
那個時候大火的“火爆雞筋”,“大辣片”,“一根筋”,一毛錢就可以滿足自已的口腹之慾,甚至誰要拿五毛錢簡直可以成為當時的孩子王,做個“大哥”,被一群小弟追捧。
現在的辣條雖然品種繁多,口味層出不窮,但我還是時常懷念小時候吃過的那些經典辣條。每當看到現在的孩子們隨手拿著一包辣條,大口咀嚼的時候,我總會想起自已當年那小心翼翼品嚐辣條的模樣。
如今,那些曾經陪伴我們度過童年的辣條品牌,有些已經漸漸消失,而有些則透過不斷創新,適應時代的發展,但似乎已經不是我兒時那個味道了。
小時候我有攢錢的愛好,那個時候一大包“火爆雞筋”才兩塊五毛錢,我喜歡買一包,過一次嘴癮,不用小心翼翼,我要一次吃過癮,而現在的我也總是喜歡買小時候喜歡吃的零食,似乎這樣我就可以與小時候的自已去對話。
有一次和朋友們走在蘇州街道,沉浸在江南水鄉之中,似乎隔壁的活潑開朗的上海都帶動不了這位嫻靜典雅的女子,街道上一家店吸引我們一群人的目光,老式大頭彩電,插顯示卡的遊戲機,還有那漂亮的大頭照機,明顯的90小賣鋪裝扮。
我們一群人走進去,被琳琅滿目的兒時小零食給吸引,拿著一個小小的塑膠筐,一個一個挑選“唐僧肉”,“一根蔥”,“無花果”“粘牙糖”“西瓜泡泡糖”“酸妞”以及我最愛的“火爆雞筋”,還有一個玩具,大概更能說明我們那個年代——“泡泡膠”,一根吸管一頭粘上膠,放在嘴邊用力的吹,哪裡破了用手指去捻一捻,最後得到一個彩色泡泡,可以開心好久。
最後幾個人瘋狂陷入比賽當中,比拼誰的泡泡吹的最大最結實,我們擠出一管甚至兩管,努力的想把對方給打敗,這個時候馨緣(化名)深吸一口氣,準備奪得此次冠軍頭銜,結果太用力,不僅沒有吹起來,反而一口氣把這些膠吹飛了,正在努力的一群人,看到此刻這幅場景,哈哈大笑起來,這個膠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
蠻力行不通,就像有些事情,你需要用一些巧勁,才能達到想要的樣子,一味的蠻力反而是弄巧成拙。
我們幾個人又去了山塘街,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朋友中有一個故作文化人感慨一句。
老式橘餅,口味豐富的大白兔奶糖,綠豆糕,涼糕,芝麻脆片,七彩琉璃盤具,琳琅滿目的漢服,各式各樣的小配飾,以及年齡偏大的音樂盒。
真的感慨一下總要來一趟蘇州吧,戴一下阿爹給的梔子手環,在街頭抱著熱乎乎的板栗,撲在江南小鎮的懷抱裡,回憶兒時的味道,身邊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沒有節制的吃,沒有節制的買,看到什麼似乎只要是兒時沒吃過的,便要買下來,一路邊走邊吃,逛累了坐在臺階上吃,這一刻時光重疊好像看到了兒時的自已,渴望的目光艱難的從零食上挪走,回去給家長撒嬌賣萌,用老家話來說“chi nai”一番,得到幾毛錢,開開心心蹦蹦跳跳的去買零食,站在小賣鋪前看看自已手裡的錢,最終糾結來糾結去,看來看去,在老闆的催促一次選擇了一個當下最想吃的零食,而如今小時候想吃的都買回來了,一下子給自已吃個夠,也是滿足兒時的自已。
有時候想人真的是捉摸不透,到底是追尋小時候的味道,還有懷念兒時的自已,人經常說,如果頻繁的懷念過去,是因為對當下的生活感到不滿和迷茫。
這一刻也具像化起來,長大以後似乎不再有小時候站在零食前的糾結,今天吃不了的,可以改天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