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因為自已當了媽媽,還是在外工作太久,與我媽見面太少,從以前我們兩個相處無言,到今天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我媽會跟我說最近她遇到的事情,也會說家裡的一些情況。

有時候說我兒子發生的趣事她就能說半個小時,有些時候,她其實來回一件事說了很多遍,以前我感覺她特別囉嗦,會不耐煩的打斷他,現在我安靜的聽著,不去糾正,安靜的聽她說完,再去發表我的意見。

我們就像兩個久違的朋友,一起分享最近的生活,試圖在缺席的日子裡透過這種方式參與對方的生活。

躺在床上我也會一直喋喋不休的跟我媽聊天,如今角色對調,有時候她會嫌我煩,跟我說睡覺吧。

我才住嘴睡覺,睡不到兩秒,我又會跟她去說一些事情,我媽就會再次讓我安靜,我像一個逆子不聽話。

“媽媽,我有一個同事她的意見總是和我不一樣,感覺她總在針對我,我說什麼她都要反駁。”

“古代是隻有一個文官一個武官嘛?”

“不是的,都是一群人”

“是的,從古到今都是如此,古人也不會只有一個官職,他有文有武,每個部門都有一個人,他不能只聽一個人的呀,哪怕你說的再對,人家也要聽聽有沒有其他的意見,最後從優選取。”

雖然我覺得媽媽說的是對的,我心裡仍然會覺得不舒服,因為我始終認為那個人就是在針對我,別人提意見,她都不會說,只有我提意見的時候,她會在旁邊提出來不同建議。

媽媽說:你想呀,乖,這說明你的計劃不夠完美,是有漏洞可循,要不然怎麼會給別人機會,你再換個角度,她給你提出意見,你一次次的更改到最後是不是,你做事情會特別完美,最後她也會沒有意見的。

我這麼一想也是,彷彿是這個道理。

媽媽又說:意見相左不可怕,每一個人都會經歷這些事情,但是你要想,正是因為這樣一個人,你做事會比較圓滿,對你而言難道不是改掉你馬虎壞習慣的方式?

以前覺得我媽媽初中都沒有上完,也沒什麼文化,嘴裡整天都是東家長西家短的,人還嘮叨,特別不喜歡跟她聊天,覺得她嘴裡說不出來有用的東西,生怕我自已都變囉嗦了。

現在沒事經常會跟我媽聊天,上班會給她開影片,聽聽她的嘮叨,抱怨一下我的生活,有時候我們一聊一個多小時,再也不嫌棄她嘮叨,我們就像閨蜜一樣相處,她跟我分享最近的新衣服,我給她分享最近入手的東西,她給我意見,我給她意見,兩個人最終也會慎重考慮彼此之間的建議。

其實你會發現生活教會你的一些東西,甚至是我們沒有學到的,他們結合自已的閱歷和時間會在我們需要正確的建議時,給予我們正確道路。

現在的我當了媽媽,經常性的嘮叨,有時候一件事我也會反反覆覆去說,她從來沒有嫌我煩,每次都是認真去聽,再重新給予我意見。

其實有些道理自已很明白,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的道理,我們自已先入為主那個想法,自已主觀就會那樣認為,然而別人能看到比我們深層面的一些東西。

就像一個果樹,它永遠不會只結一個果子,碩果累累才是它的代表,而且它的果子長得都不一樣,或大或小,味道也不相同,萬千果子有一個被誇獎,那就是它的功勞,這也是人生,不可能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每個人都是一朵花,爭相綻放,或清純,或妖豔,抱著對每一個人欣賞的目光,你會發現大家都有各自的閃光點。

後來我聽朋友給我抱怨類似的事情,我總會拿媽媽這個例子講給朋友聽,朋友聽了認為是這樣,如果只聽一個人,一人成將身後無人,那也無法去改變任何局面。

不同的建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