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雲帆看著亂糟糟的現狀卻穩坐釣魚臺,他對於這種情況已經預想到了,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上海時報》趙煊的態度。

此刻,他最關心的不是那些無休止的攻擊和指責,而是《上海時報》主編趙煊的態度。

他知道,如果趙煊能夠頂住壓力,可以為自已的報社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準備,不至於慌慌張張的。

與此同時,趙煊正在自已的辦公室中焦頭爛額。

事情的發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原本只是想借《尋秦記》的爭議提升一下《上海時報》的知名度,沒想到卻引發瞭如此大的反彈。

不僅上海的各大報刊紛紛加入攻擊《尋秦記》的行列,連帶著《上海時報》也受到了牽連。

趙煊看著桌上堆積如山的投訴信件和退訂宣告,心情沉重到了極點。

他知道,自已必須儘快做出決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趙煊最終頂不住壓力,決定停止刊登與《尋秦記》相關的文章。

他立即派人通知李雲帆,有重要事情要見面商議。

接到通知的李雲帆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或欣喜,只是淡淡地表示同意見面。他知道,這場風波在《上海時報》終於要畫上句號了。

然而,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故事本身是否精彩、能否帶給他們閱讀的樂趣。

此時,項少龍已經來到了魏國,參加龍陽君的盛大宴會。在宴會上,他遇到了信陵君、李園、韓非等歷史名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舌戰。他的處境岌岌可危,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讀者們看得津津有味,大呼過癮。隨著《上海時報》的發行量不斷攀升,《尋秦記》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尋秦記》的連載成為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讀者們每天迫不及待地等待著新的章節,沉浸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冒險之中。

每當新的一期《上海時報》上市,書店和報亭前排起了長龍,人們爭相購買,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

然而,隨著趙煊的決定,《尋秦記》的突然停刊,這股熱潮必會迅速降溫,《上海時報》的發行量必然直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