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城市的街道上。李雲帆穿著整潔的襯衫,拿著公文包,來到了當地的報刊亭。
報刊亭的老闆是一位中年男子,他正在整理貨架上的報刊。
報刊亭的牆壁上掛著一些彩色的廣告,而貨架上則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報刊。從時政新聞到娛樂八卦,從財經報道到體育賽事,應有盡有。
目前這一類的報刊太多了,尤其是現在的大上海。
此時的上海,正是新文化運動的熱鬧時期。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科學、自由、平等的思想,反對封建主義和傳統文化,強調個性解放和思想啟蒙。
這一思想在上海等地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響應,吸引了大量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參與。
社會思潮激盪,各種報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這個大都市的街頭巷尾,報刊亭、書店比比皆是,各種報刊琳琅滿目,其中不乏關注教育、環保、人權等社會問題的刊物。
李雲帆走近報刊亭,開始仔細觀察這些報刊。他注意到,大部分報刊的封面都印著民國知名的女星。
而一些嚴肅的報刊則顯得相對低調,封面上通常是一些政治人物或者社會事件的圖片。
他隨手拿起幾本報刊翻閱起來,然後注意到,儘管關注社會問題的報刊眾多,真正能夠引起廣泛關注、激發人們思考和行動的卻並不多。
這些報刊往往過於理論化,缺乏實際行動的指導意義,或者過於迎合市場需求,忽視了社會責任和擔當。
李雲帆明白,要想真正推動社會進步,必須深入瞭解社會現實,關注人們的真實需求,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和觀點。
他緩緩地走出了最後一家報刊亭,腳步顯得有些沉重。街燈昏黃的光線下,他的身影拉得長長的。
他抬頭望向星空,試圖從那片浩渺中找到一絲慰藉和指引。
他轉身向家的方向走去,步伐雖然有些緩慢,但卻堅定有力。一路上,李雲帆的腦海中不斷迴響著今天的所見所聞。
那些迎合市場需求、追求眼球效應的報刊讓他感到無比失望,但同時也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鬥志。
李雲帆踏進家門,隨手脫下外套,扔在沙發上,他閉上眼睛,腦海中迴盪著今天在報刊亭看到的那些雜誌和報紙。
它們的封面設計得花裡胡哨,標題也極具煽動性,但翻開之後,卻發現內容空洞無物,缺乏真正的深度和價值。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失望之中時,他突然意識到,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現狀,才更需要有人站出來改變它。
換個角度想一想,這不正是自已報社能夠直破雲霄,發揮用處的時候嘛。
接下來的幾天,李雲帆的調研工作異常繁重,他像一隻不知疲倦的蜜蜂,在民國的上海這座繁華都市中忙碌地採擷著知識的花粉。
他的腳步踏遍了石庫門的弄堂,也走過了法租界的優雅街道,每一處都留下了他認真觀察的痕跡。
他的目光銳利如鷹,捕捉著這個時代的脈搏,他的耳朵靈敏如狐,聆聽著民眾的心聲。
在調研的間隙,李雲帆也沒有停止他的創作。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默默地將《尋秦記》的後續劇情一字一句地抄寫在紙上。
然而,因為那天在趙煊那裡的事情,李雲帆並沒有將抄寫好的劇情交給他稽核。
李雲帆想等等,看《射鵰英雄傳》完結後,《尋秦記》刊登後,大眾對於這本小說的看法。
如果趙煊直接撤銷這本小說,那後續的劇情也就不用交給他稽核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雲帆繼續忙碌地進行調研工作。他的身影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他的思緒在歷史的長河中飄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