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雲帆決定讓沈從文去打聽一下這個模仿者的身份。

他相信,如果能夠找到這個作家,起碼自已報社有了寫通俗小說的人了,畢竟自已的點子很多,就是沒人。

另外自已也可以輕鬆輕鬆。

沈從文很快就開始了行動。他透過各種渠道收集資訊,最終鎖定了目標——趙明輝。

李雲帆得知趙明輝的身份後,感到非常高興,另外還是《申報》副刊的作家之一,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於是,他決定親自出面與趙明輝見面,探討一下合作的可能性。

李雲帆和趙明輝的見面波瀾不驚,卻又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兩人在沈從文的安排下在一家餐廳見上了面。

李雲帆並不知道,趙明輝就是當初第一個炮轟他的人,而趙明輝也不知道李雲帆就是《尋秦記》的作者。

民國時,沒有幾個筆名都不好意思說自已是混文藝圈的。

特別是在罵人的時候,筆名越多說明戰鬥力越強。

比如,善於罵戰的魯訊,據說一生用了一百多個筆名,估計連他自已都搞不清哪些稿子是他寫的了。

筆名就像是面具一樣,偽裝自已,打擊敵人。

李雲帆和趙明輝相對而坐,沈從文微笑著介紹了彼此,然後便悄然退去,留下他們獨自交談。

李雲帆開門見山,他向對方表達了自已的來意。

他解釋說,《時代先鋒報》一直在尋找有才華、有獨特見解的作家來豐富其通俗小說專欄,而他認為對方正是理想人選,而且李雲帆開出了40元的月薪。

趙明輝聽到李雲帆提出的月薪數額,確實眼前一亮。

在當時,40元的月薪對於一位作家來說是相當可觀的收入,尤其是相比於他之前在《申報》副刊所獲得的報酬而言。

趙明輝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個機會,更是一個能夠證明自已才華、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轉折點。

雖然目前《時代先鋒報》正處於輿論當中,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有錢賺不就行了。

趙明輝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李雲帆的邀請,他期待著能夠在《時代先鋒報》的通俗小說專欄中展現自已的才華,為廣大讀者帶來更多精彩的作品。

趙明輝答應後,在飯桌上滔滔不絕,他深知這次機會對自已的重要性,因此他竭盡全力在新老闆李雲帆面前展現自已的才華和能力。

趙明輝在與李雲帆的對話中,巧妙地避開了自已曾因模仿抄襲而引起的爭議,而是巧妙地編織了一份光鮮亮麗的履歷。

他講述了自已在文學界的種種“成就”,雖然有些細節經過了潤色,但聽起來卻頗有幾分道理。

他的言辭中透露出自信和從容,彷彿真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作家。

這頓飯最終以趙明輝成功拿下一個專欄作家的職位而告終。

在分別之際,趙明輝告訴李雲帆,自已還有兩個朋友,他們一般都是三個人一起合作寫作。

李雲帆聽後,恍然大悟,難怪趙明輝能夠寫出如此高質量且數量眾多的作品。

於是決定讓趙明輝帶著他的兩個朋友一起入職,薪資待遇與趙明輝相同。

李雲帆停頓了一秒後,繼續說道:“既然這樣,你也不用只在專欄作家任職了,明天你叫上你那兩個朋友,直接去找沈從文,讓他直接開設一個《時代先鋒報》的副刊,專門更新通俗小說的。”

聽到這個訊息,趙明輝感到十分意外和激動。他沒想到李雲帆會如此信任他,給予他如此大的支援。

趙明輝目送著李雲帆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中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而此刻的李雲帆,正獨自一人慢悠悠地往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