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首詩恰如其分地對映了當下的時局,《一代人》的標題更是精準地點出了他們所處的歷史節點。

在這段摸索前行的日子裡,他們絕不能屈服於絕望,反而要以不滅的熱情,為這片土地勾勒出一片燦爛的前景。

雖然詩行間流露出沉甸甸的憂慮,卻也蘊含著振奮人心的力量,足以激發人們勇往直前,共同追逐那份屬於國家的輝煌明天。

“這些詩句…”魯迅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篤定,“必須出現在《晨報》的版面上。把那些無謂的新詩之爭拋諸腦後,因為這些作品,無疑是最有力的證明。”

周作人點頭贊同,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確實,它們不僅是文字的藝術,更是時代的心聲。”

“每一段旋律都飽含力量,每一行詩句都是對未來的期許。咱們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它們成為引領新詩的燈塔。”

自《新青年》遷至上海以來,《晨報》副刊便成為了新派文人的聚集地。

在這裡,他們的聲音得以傳播,思想得以碰撞,每一次筆觸都如同刀劍般鋒利,每一次討論都如同火花四濺。

這裡不僅是一塊試驗田,更是一個戰場,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是對抗舊世界的刀槍匕首。

但是,周作人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嘴角掛著一絲苦笑,眼神中透露出無奈。

“哎,有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這些佳作沒有留下任何線索,連作者的大名都不曾提及,只有一個筆名,以及作者寫給一名叫做林徽因的女性。”

“哦?竟有此事?”魯迅略顯驚訝,雙眉一挑,語氣中帶著探究之意。

周作人緩緩開口,將事情的經過娓娓道來。

原來,這些被寄予厚望的詩篇,不過是某位才子為博紅顏一笑而隨手塗鴉的結果,並非出於真正的文學抱負。

“這倒頗有意思。”魯迅眼中閃過一抹戲謔之光,笑容中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銳氣。

“儘管我們尚未得知那位作者的真實身份,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將他的詩作公之於眾。”

“你剛才提到,《申報》已經先行一步發表了,那我們亦可順勢推波助瀾,讓世人皆知這些詩句乃專為林徽因女士所作。”

“我想,一旦真相大白,那位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才子肯定對我們心存感激。”

……

而此刻,在上海《時代先鋒報》報社,李雲帆在辦公室裡毫無預警地打了個響亮的噴嚏。

他疑惑地瞥了一眼窗外炙熱的陽光,心中暗想:如今已是六月末,暑氣逼人,這樣的高溫之下竟能打噴嚏,莫非有人惦記我?為啥總感覺背後有點發涼。

李雲帆還沒有來得及繼續想下去,便見一道熟悉的嬌小身影閃身而入,緊隨其後的正是沈從文。

他心頭微微一驚,脫口而出:“思敏,你怎麼了?”說著,他站起身,步履輕盈地走向自已的妹妹。

沈從文接過話茬,對李雲帆解釋道:“我在報社門外見思敏在徘徊,於是就把她帶進來了。”他的聲音裡透著一貫的沉穩,卻又不失關切。

李思敏站在一旁,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抹俏皮的微笑。

她的到來似乎並非巧合,而是有著某種特別的目的。

“哥,我剛放學就來你這兒了,你不應該感到開心嗎?”

李思敏的目光在左看看右看看,隨後感慨地道出心底的驚訝:“真沒想到短短几個月時間,報社竟然變得這麼大了。”

自從報社主要人員到齊後,沈從文、張曉光就開始自已招聘人才,或者拉攏自已認識的人,就這樣,報社內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規模也逐漸變大。

但,報社的規模,大歸大,目前還是隻在上海地區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