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人物誌,再重新翻閱《平遙縣誌》裡幾乎可以說是這一切故事的起點——那篇關於消失黃金案的影印記載時,大家對這段文字的解讀和感受已然和當初截然不同。

如今再結合上下文更仔細地翻看,會發現——這一部分的事件用極其詳細的描述細細列舉了每一戶被”盜走“的財產物資的名目、數量和時間,不僅僅是周家,也同樣用幾乎有些冗餘的描述,寫了其他十幾戶的同樣資訊——結合這一路的背景知識,不管是逸琪還是其他人都感覺到,這更像是為了清點和記錄以作後用,而不單單是記錄一個黃金被盜的案件。

”記這麼詳細好像是要對賬似的,不止我一人這麼想吧。“曉月說道。

”說不定就是平遙這邊清點入庫,五臺那邊清點出庫,所以要記錄得清楚。“陸晨補充道。

”而且這財產名目也是真的多啊,黃金、白銀、甲骨、舍利、佛像、寶石翠玉,什麼都有,甚至有種傾囊所出的感覺了。“高聞來回翻看著縣誌的那幾頁說道。

”可能真是大家拼湊捐出的,這樣想想覺得還挺熱血的。“逸琪說道。

”那麼就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吧。“高聞把身前的書合上往後靠在椅背上接著說道,”還是要找到指向五臺具體處所的密碼。“

”是啊,背景知識是又補充了很多,使本就沉重的擔子更重了,但關鍵問題還是要找密碼。“曉月手托腮對著書說道。

逸琪此時已經有點心不在焉,她還沉浸在之前的故事裡,在想象著太爺爺和太奶奶的故事——她想象兩人如何因為修建當地寺廟結緣,如何因為共同的理想而相熟,如何共同從平遙到五臺收集和轉移珍寶財物,如何相互配合設計出精妙的裝藏關竅並巧妙地把這一切隱藏進編寫地縣誌,又如何因為靄儀哥哥溫讓的歷史痛苦而又更加堅定......這一切對逸琪來說的價值超過了一切。

但高聞的一聲低沉的聲音還是打斷了逸琪的思緒,”等等啊我好像有發現。“

原來高聞也百無聊賴地撥著合上的《五臺縣志》,恰好撥開了封底的最後幾頁,都是些編纂委員會人員的資訊和書的出版資訊。但是他指指一排出版編號說道,”我在想,剛才說密碼本密碼本,還是得有數字密碼的,不然光有本也沒有用。如果,我是說如果啊,數字密碼真的也在縣誌裡,而不是已經丟失的話,那最有可能就是藏在這些印刷編號刊印編號之類的地方了。“高聞說著舉起書指著封底的印刷編號說道。“雖然說那時候還沒有條形碼編號這麼先進,但是書也會有出版編號的。”

幾人忙把書翻過來看封底,果然條形碼上方一串字母和數字映入眼簾,就是最平常的圖書編號。“只是這個東西應該是近代重印的時候才有的吧?當年那個年代不可能有條形碼吧。”陸晨有些困惑地說道。

“沒有條形碼,但是書冊編號是有的,你們看這裡。”只見高聞又往前翻了幾頁,那一頁上密密麻麻地記錄了一些資訊。

逸琪定睛一看,上面的標題是“加印資訊”,下面一溜兒排列整齊的格式是什麼年份日期和加印的冊數,跟著的是加印版本的編號。

只見從1938年首次刊印以後一直到1944年,總共先後出版和加印了9次,加印的編號也比封底條形碼上的一連串編號的格式簡單很多,只有五位數,都是XXX-XX的樣式。

“這可就非常可疑了哎,這些刊印號居然是不連貫的,也不是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這麼沒有規律,感覺真有可能是密碼。”曉月對著那一頁看了又看說道。

“如果按照我們之前的推斷,把它當作書的頁數和列數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