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就是水鏡臺,前部為單簷捲棚頂,後部是重簷歇山頂,臺周圍有疏朗的走廊,屋簷上有十分精緻的雕刻和彩繪,一眼望過去只覺得繁複精美異常,是現存規模較大的明清戲臺。

旁邊還有一個建築牌匾中書“三晉名泉”四字。“這個三晉名泉我也在短影片刷到過,這兩扇開窗有點像南禪寺,只不過它是圓的就更顯得可愛了。”曉月指著兩個圓圓的窗戶說道。

再往前走是一大片園林景緻的山水建築,走過一尊會仙石橋,四周有不少山西樣式的建築和亭臺樓閣。接著印入眼簾的就是一座很是古樸的大牌坊,藍色琉璃的屋簷頂,下書“對越”二字,依據一旁的介紹,屬功德坊,建於明朝萬曆初年。“對越”二字出自《詩經·周頌·清廟》中:“秉文之德,對越在天”,“對”為報答,“越”為宣揚,意為報答宣揚祖先的高尚功德。

在這樣的山山水水和綠蔭中走走,很是舒服,心情都跟著舒朗起來。

沿著主軸線邁過了牌坊,隨後是兩側的鐘鼓樓,隨後是一個大牌匾寫著“獻殿”的建築,是供奉祭祀聖母邑姜的享堂,舉行祭祀活動的重要場所。

“哎這裡這裡,這是晉祠三絕之一的樹啊。除了仕女和隔魚沼飛樑橋就是看這個了。”高聞突然有所發現似的叫三人過去。

逸琪只看到地面上歇著拔出一棵樹,一直向天上延伸成參天的綠蔭。周柏唐槐都是晉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種植的柏樹,茂盛蔥鬱,柏樹,需數人才能合圍,被譽為“晉祠三絕”之一。每到春夏之季,枝繁葉茂,樹綠蔭濃。

另一絕魚沼飛樑位於聖母殿前,建於宋代,是一處橫跨於水面之上的十字形橋樑建築,這一處逸琪倒是沒有看出特別奇絕的地方,只感覺是座比較普通的池和橋,或許是因為特殊的歷史和建築學意義而成為三絕之一吧。

終於穿過這所有建築,來到期盼已久的聖母殿。“殿高19米,重簷歇山頂,面寬7間,進深6間,大殿四周圍廊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最早的例項。”門口的黑色石碑上這樣寫道,但理性的文字完全無法描述出初見它給人帶來的震撼。逸琪只覺得青藍色的屋簷一路從前方延伸過來好像能直接延伸到自己的眼前,在屋簷下,太陽的陰面,由於陽光照不到,所以看不清木質結構的細節,只依稀看到錯綜複雜又既有秩序的一根根木楔交錯,殿上有很多塊牌匾,更讓大殿顯得氣勢斐然。

再往前走一點,逸琪終於看清楚了一些樑上的細節。屋脊上裝飾有各種飛禽走獸,很是精緻,殿前有8根蟠龍廊柱,其上的木雕蟠龍栩栩如生,張牙舞爪,盤柱而升呈欲飛天狀。

“這些盤龍也太絕了吧!”曉月不住地感嘆,“比故宮那些金碧輝煌的飛龍還震撼。”可能正是因為時光留下的斑駁痕跡和一些損毀,更讓這些飛龍有時光的印記而顯得厚重。

聖母殿前廊兩邊有兩位站殿將軍,像是守護著大殿一般,手持法器,規模十分宏偉。

四人身前有一個旅行社團隊,其中帶頭的導遊舉著一個小黃旗,帶著約莫二十幾人的一個小團隊,都是些看上去五六十歲的爺爺奶奶。

“我們要不跟上蹭個聖母殿講解?”高聞小聲湊過來和其他三人說道。

“趕緊跟上趕緊跟上”曉月捂嘴偷笑道,步子倒是很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