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五臺疑雲:訪墓 (第2/3頁)
古藏尋者:消失的黃金 麥逸琪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戰略方針。僧人們紛紛表示:“我們出了家,並沒有出國,保衛聖地,保衛國家,是義不容辭的義務!”1938年4月16日五臺山佛教救國會成立,將五臺山青、黃兩廟18~35歲的四五百名青年僧人組織起來,參加了犧盟會開辦的抗日救亡集訓班。青年僧人積極參加自衛隊、武工隊、區分隊等抗日武裝,站崗放哨,傳遞情報,承辦救國公債,徵購公糧,支援前線。顯通寺一次就完成了37000塊大洋的公債任務;臺麓寺的喇嘛依什捧磋擁護共產黨的“二五”減租政策,從該寺所屬佃戶中每年減少租糧15萬斤;顯通寺和尚照權,經常深入日軍佔據的塔院寺、羅睺寺等據點蒐集情報,給八路軍傳遞資訊,被八路軍譽為“快腿和尚”;殊像寺活潑伶俐的小和尚聖忠,經常到日軍駐地五臺山皇城,偵察敵情,並把情報藏在鞋底送給我方幹部。
1938年秋,日軍進犯五臺山,當經過柳院抵達蛇溝梁時,五臺山僧人自衛隊隊長慈蔭率領100多名青年僧人自衛隊員,配合八路軍馬以林和洪濤書記帶領的農民自衛隊,阻擊日軍進犯。此次戰鬥,整整打了一天,當我方人員把所有子彈打完後,便利用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滾石頭、扔石塊,打得日軍不得前進,嚇得敵軍當即撤退。
在抗日戰爭初期,然易、照廉、含堅、白喜貴等許多五臺山的和尚、喇嘛,脫下袈裟,換上戎裝,投入了抗日隊伍的行列,在我幹部隊伍中,就有原五臺山僧人出身的師級以上幹部20餘人,開創了我國宗教界抗戰的先河,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你們重點找石咀鎮!“曉月強調道。幾人慌忙用眼睛在茫茫多的字裡面搜尋。
”要不你直接念?我找不到啊。“陸晨說道。
”這裡啊,“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在五臺縣石咀普濟寺宣告成立”,還有這裡“為了便於統一領導全區的部隊建設和指揮作戰,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由五臺縣石咀遷至河北省阜平縣城”,哦還有這裡,“五臺山成為全國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的發祥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和歷史地位。”“
曉月一口氣讀完,頓了頓,”這可是紅色發源地啊,這聽起來像巧合嗎?“
曉月激動地轉頭問道。顯然不是,逸琪只覺得他們好像離謎底很近很近了,所有的答案都已經以碎片的樣子鋪開呈現在她們面前,只是等待最後把它們拼湊成完整的樣子。
車終於停在了五臺縣石咀鎮大福源寺的後山腳下,這裡樹木茂密,野草叢山,看起來像是很久無人打理和光顧的樣子。
四人四下也沒有看到他人,只能把車在路邊停下,開始沿著一些沒有雜草像是被踩出來的原始小路開始往上走。有幾處小路旁的樹枝已經完全旁逸斜出堵住去路,四人都不得不撥開這些枝椏往前走,以至於大家心裡都有疑問這是否真的是對的地方。
“哎你看前面。”曉月率先指向遠處一個地方,好像雜草之中有一些建築的樣子,她趕緊奔過去開始端詳,其他三人也加快了腳步。
“哦,可能不是,不過確實也是墓碑。”曉月看著碑上的字說道。看上去是有些年頭了但應該也還是現代的墓碑。
於是幾人繼續往前走,但心中已然開始思考PlanB了。就在此時,路右側深處有看到一些突出的建築。陸晨率先發現並說道,“哎,那邊也看一下吧。”
幾人撥開雜草往空曠的那一處去,草向兩邊散開,終於一座墓碑映入眼簾,前方是半圓球形的,後方立有一座較高較寬的碑。
“父 沈如林 生一九一一年二月初八 卒一九八五年 十二月初一”
“母 周怡 生一九一三年四月十六 卒一九八九年 二月十四”
字映入眼簾 ,逸琪感覺心臟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就要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