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凡,100分。

2,宋六,99分。

3,王益,84分。

4,張文新,80分。

5,李林,79分。

6,王武,79分。

中午,考核大廳的螢幕上,鎮鬼局公佈了第二輪第二場的考核成績。

看到成績出來,楊凡懸著的心,稍微放鬆了一些。

楊凡覺得自己的答案沒有問題,但,他卻沒有多少自信拿滿分。

第一場,他也覺得他的答案完美,結果只拿了50分。

有了前車之鑑,第二場,他即使答得非常好,但卻沒多少底。

當看到成績出來後,他的心放鬆了許多。

“楊哥,真牛呀!真如你說的那樣,考了滿分!”一旁的王武,臉上止不住的浮現吃驚。

本以為楊凡的滿分只是說說而已。

畢竟,第一場的時候,楊凡也說他能拿滿分,結果只有50分。

但這一次,楊凡不止是說說,而是真的拿滿分。

“楊哥,你怎麼拿的滿分?”先前,楊凡曾說,電車難題實際上不需要分數衡量。

不同的選擇對應不同的流派。

選擇搬動拉桿,對應的是功利派。

選擇不動拉桿,對應的是道德派。

根本不需要分數衡量。

但鎮鬼局卻用分數衡量電車難題,讓他非常疑惑。

聽到王武的話,周圍的考生望了過來,眼裡如王武那樣,同樣面露疑惑。

楊凡為什麼能拿滿分?

除去宋六這個99分外,第三名的王離只拿了84分,距離第一名差了16分。

如此斷層似的差距,楊凡是怎麼做到的?

難道鎮鬼局偏心?

看到王武及眾人的不解,楊凡道:“在進入考核前,考官曾提示我們,這場考核考的是考生的觀察能力。”

王武想了想道:“我好像記得考官說過這事。”

“在我們進入考核前,考官確實說過這話。”王武記憶不好,但在場的考生中,不乏有記憶力好的考生,被楊凡這麼一提,他們想起了。

“我們考場的考官也說過這話,不過那時準備進入考核了,沒有怎麼關注。”眾人紛紛想了起來,在他們進入考核前,考場的考官確實說過這話。

提示他們考核的是觀察力。

“但,這又跟你拿滿分有什麼關係呢?”考生們雖然記起了考官的提示,但無論他們怎麼想,也想不通這跟楊凡拿滿分之間的關聯。

畢竟,電車難題根本不需要觀察,只需要分析。

楊凡道:“考官的提示非常重要。”

“為了考入鎮鬼局,我相信大家都刷了很多題,電車難題不說刷過,最起碼也看過。”

“當我們進入考核時,看到鐵軌上綁著人,又看到自己在駕駛室內,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電車難題。”

“但其實,電車難題是鎮鬼局給我們挖的坑。”

“他們考的不是電車難題,而是考驗我們的觀察能力。”

“如果大家在進入電車後,不去想列車難題,而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列車狀態良好。”

“也就是說。”

“電車的剎車沒有壞。”

說到這,不用楊凡繼續往下說,眾人,包括王武在內,都反應了過來,有種恍然大悟之感。

在考核開始前,考官都跟他們說了,考的不是電車難題,而是觀察力。

但進入場景後,看到列車和綁在鐵軌上的人,他們下意識想到電車難題,忽略了其他細節。

大家都被電車難題誤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