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滿足的情況下,

在理論設計完成,技術難題突破了的情況下,

將這新型電推進系統從理論設計變為實際造物,建造出來,

在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下,反倒已經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哪怕直到此刻,受限於多種原因,第四材料的合成,成本相當高昂,合成效率也實在是不高。

哪怕受限目前技術的極限和材料的極限,此刻完成理論設計的新型電推進系統不再那麼‘小’,而是一個事實上的龐然大物。

但也不影響,智慧時代的這個遍佈太陽系的,由遂古智慧控制下的強大工業體系稍微全面一點的開動起來,

就讓建造新型電推進系統這件事情本身,變得輕而易舉。

莫道在這個新型電推進系統建造的過程中,也沒有嘗試再進入人體冬眠,實在是沒有這個必要。

只是在稍微關注電推進系統建造的進度的同時,更多精力已經放到了另一個問題,更進一步的能源技術的研究上。

……

75年的初夏,六月,

在完成新型電推進系統理論設計在計算層面的理論模擬過後,

這份電推進系統的理論設計,就交給了遂古。

由遂古在求索研究院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的輔助下,依照電推進系統的理論設計,

向此刻智慧時代,人類龐大的工業體系,分發了新型電推進系統的建造任務。

整個電推進系統下各子系統各部分的製造任務,在第一時間被遂古進行了拆分,

依照各地工業分工不同,同時調動了各地不同的智慧工業叢集,立刻就開始了生產。

地面工業叢集和月面工業叢集構成的地月工業中心,

以及環火星工業中心,共同參與了這項製造工作,

在遂古龐大的算力協調調動下,整個人類龐大的工業體系緊密而精密運轉著,就像是一個整體的機器,

從各行星各衛星同樣由智慧裝置開採出來的資源,在這個龐大的工業機器開動起來的同時,就已經調配到位,

在最快的時間內,就從最基礎的資源,經過一系列的工業環節,變成了新型電推進系統中的一個部件。

而實際上,生產這個龐然大物調動的生產力也就僅僅佔據了工業生產力總量中很少的一部分,

或許放在幾十年前,整個人類文明都無法完成的建造任務,

在此刻,甚至對於整個人類工業體系中,正在進行著的其他生產,建造,運輸任務都沒有產生什麼明顯的影響。

就只是像日常的地外探索計劃,日常的生產活動中一個尋常的製造任務一樣。

如果以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俯瞰此刻遂古調動人類工業體系生產建造新型電推進系統的過程,

則更加壯觀。

航行於太陽系內的繁忙星際飛船,

就如同一個遍及太陽系內圈的龐然機器內的傳送帶,能源供給帶,

又像是人類文明這個此刻已經算得上是行星星際文明伸出來的手臂,

它們將太陽系內,此刻人類文明,求索研究院所開發的所有行星連線了起來,構成了一個整體,

然後這個龐然的整體,就在‘身前’被提前選定,將建造新型電推進系統的地點,

也就是地球軌道不遠,距離近地空間平臺大概十萬公里位置,‘搭建’著這個新型電推進系統。

將‘搭建’的整個過程的時間拉快。

就彷彿忽略掉了電推進系統各部分各子系統的建造過程,

從最開始的整體框架,

當建造的需求,進行到那一步時,在遂古對於整個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