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衛一也不會只有這兩百多人,依舊會有新的人員前往。

至此,在海王星軌道上,有了距離人類母星地球目前為止最遠的一個人類活動區域。

雖然海王星的距離對比起比鄰星這種以光年計的距離差距有幾個量級,

但對於海王星軌道上的常駐人員來說,往地球發回的資訊,最快也要四個小時地面才能收到,八小時才能夠收到回覆。

……

68年。

在太陽系內的探索開發快速進展的同時,

求索研究院內,莫道主持和參與兩個重要專案,遠航推進系統,以及更先進能源技術的研究,依舊進展緩慢。

這一年,僅身體年紀,莫道也已經四十五歲。

“……莫院,我們要不要嘗試,先建造一艘超大型的移動基地,派遣超過萬人的人員,作為先遣人員,在較漫長的時間裡,嘗試抵達比鄰星?目前,我們的生產力也足夠支撐我們建造這樣一個移動基地……之後,我們如果有新的技術,也可以再之後再追趕上一座移動基地。”

又一次航天領域核心研究員之間的會議結束過後,

一位和莫道也算是比較熟悉的核心研究員,同莫道提道。

這其實,就是當初遂古給出的方案,建一個足夠大的星際飛船,塞足夠多的人和物資,花費漫長的時間去度過3.43光年的距離。

莫道聽著這位核心研究員的話,轉過頭來,望了眼這位研究員,

如果只是單純為了抵達比鄰星,這其實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只是,這種辦法,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對於莫道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

莫道搖了搖頭,

“如果技術始終無法得到突破,不用為了抵達比鄰星而抵達,遠航的目標可以一直延後到新的技術實現之後。”

這一世,求索研究院,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受到莫道的影響更加嚴重。

莫道對於比鄰星這個地方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許多人對於比鄰星的判斷。

哪怕天文觀測上,對於這個比鄰的恆星,已經算是比較瞭解,但莫道對此的態度,難免還是讓人對它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期待。

“比鄰星這是遠航的一個目標,僅此而已。”

“我明白了,莫院。”

這位核心研究員應道。

莫道也沒再說什麼,轉回頭,再望向窗外此刻晴朗的天空。

其實,對於比鄰星這樣一個目標,

更妥當的方式,其實是人類在現在海王星的疆域基礎上,繼續往外一點點擴張。

幾十個,一百個天文單位的向前推進,摸索航線,建立新的智慧基地乃至補給基地。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試圖一艘遠航飛船,直接跨越超過三光年的距離,抵達比鄰星。

只是莫道實在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等待著人類的航線一點點往前延伸。

所幸,對於此刻技術突破的進展緩慢,

莫道也不算太著急,

這早有預期,想要實現光年級別的遠航不會那麼簡單。

此外,這一世剩下的時間不多,但對比起其他世來說,也算是不少了。

莫道也已經經過了許多,比此刻更加漫長而艱難的時間。

克爾納青年的精神領袖那一世,初期死了不止一次,

可控核聚變最初的研究,在同一個問題上,也耗費了一世的時間。

對於莫道來說,不過再來一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