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一整年,

求索研究院三代聚變專案研究團隊的實驗,在技術路線上,呈現出一種繼續收窄的趨勢。

但專案研究團隊進行的試驗頻率並沒有降低,反而是在進一步增加。

依託於月面工業中心,往往多個實驗不計成本的同時進行,

算是創造了人類文明進入科技時代以來,在研究試驗上,前所未有的盛景。

同時,籠罩在重核聚變技術面前的一團迷霧,在明顯的,逐漸清晰起來一些。

在對於點火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剩下的幾條技術路線過後,

求索研究院內對此的研究,開始進入了一種新的,往前迴圈的過程。

基本就是進行一輪實驗,然後實驗資料收集,最終匯總到莫道這裡,

然後,在莫道的主持下,修改實驗方案,進行下一輪嘗試。

對於參與其中的研究團隊,研究員們,基本能夠較為清楚的感受到,

始終在三代聚變技術研究過程中,把控著全域性的莫院,似乎對於重核聚變技術已經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並且已經開始以這種更清晰的認知,指導整個實驗研究的方向。

整個專案的研究,也因此再進入到了整個求索研究院各研究團隊,各研究員們最熟悉的狀態中,

即莫院指引著研究的前進方向,而整個求索研究院的相關研究團隊就在莫院的指引下,不斷往前攻城掠寨,不斷前進。

即便是這次重核聚變的研究比往常都困難的多,

但進入到這種熟悉的模式過後,

求索研究院上下,一眾研究員的信心似乎陡然都在增加了許多,

在莫總師的帶領下,他們似乎還從未真正被某個難題困住過。

……

某種程度上,求索研究院內一眾研究員的感受其實是對的。

對於重核聚變的研究,莫道的確是逐漸有了一個研究方向。

持續數年時間的大量試驗,產生了大量的資料,

對於其他人來說,價值可能並沒有那麼大,

對於莫道來說,各種資料中,挑挑揀揀,還是逐漸勾勒出來那還存在於預想中的三代可控核聚變技術的一些輪廓。

如果說通往三代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技術路線是一條小徑,

那此刻這不斷實驗中得到的資料,大概就是這條小徑旁的野草。

或許本身和技術路線無關,但卻能夠讓莫道更加清楚的分辨出那條技術路線所在的位置。

這整個實驗研究的過程,

是有些簡單粗暴的,就彷佛是蠻橫而飽和的火力,強行覆蓋了這個疑問的邊邊角角。

不過也沒有關係,

就像是在克爾納的那一世,莫道也從來不會吝嗇傾瀉的火力。

……

在莫道的主持下,這週而復始的實驗和研究過程,

一直從79年,進行到了80年的年中。

此刻,

距離莫道上一次冬眠甦醒,已經過去二十一年。

距離莫道這一世重來的開始,已經過去六十七年。

距離第一次將人生目標定為實現光年級別的遠航,抵達比鄰星,

已經過去了不止一世兩世。

此時此刻,他這一世的身體年齡,都已經來到了五十七歲。

即便這一世同樣因為生命科學技術的突破,在確保人抵達壽命極限前的生存質量上,科技比之前一世還要強一些,

但這時候的莫道,依舊已經算是走到了作為中年的後期。

而終於,

在這一年,

莫道看到了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