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之法無外乎是承認自己的私德有虧或者繼續矢口否認,但無論哪一種都不是你能付得起的代價。”

“若是承認了,你將徹底失去天下人的支援,失去這個儲君的身份。可你做了二十年的儲君,你豈會願意在這個關頭功虧一簣?你許是不會承認自己斷袖之癖,可你的三言兩語又怎可讓萬民信以為真?你就得像他們說的那般,立刻娶妻生子,才好打消所有人的疑慮,但,朕瞭解你,你不是個會委屈自己的人,去娶一個不喜愛的女子相看兩生厭。”

陛下的確夠了解秦煦,終究是知子莫若父。

陛下看著那垂首不言的太子,心中就生出煩躁來,是怒其不爭,一向雷厲風行的太子如今卻給這些小事絆住手腳,而將來他要面對的會更多,難不成也要如今日這般得找個人來給他臺階下嗎?

他語氣裡帶著一股毫不掩飾的怒意。

“最先向你不敬之人,你得拿出你的態度來,殺一儆百。”

“御史臺的那兩個老頭,仗著自己侍奉了兩朝君王的身份,對儲君出言不遜,念及為官多年,苦勞多於功勞,便卸了他的官職,放他們歸鄉吧。”

“還有太常寺、通政司的那根牆頭草,以下犯上,不敬儲君,各杖責一百,死了就賜二兩銀子買口棺材以示天恩,沒死就趕出汴京,三代不可為官。”

論做事果決手段,還是看帝王的。若是換了秦煦自己來,肯定不會如此痛快的就下了決定,凡事都會三思而後行。

秦煦算是受教了。

“詔書你自己下,你既然要做帝王,就得拿出你帝王的威儀來,既為君王,就得懂得恩威並施,而不是一再的軟弱無能,任人唯親。”

陛下此舉,對於秦煦這個還未登基的儲君來說,或許在百官看來過於殘暴,而非仁厚,可在經歷了今日之事上,秦煦就算不拿他們殺一儆百,他也沒有多好的名聲。

他不拿出點氣勢來震懾他們,他就是個軟柿子,固然手中有著生殺大權,可也不會叫人生出畏懼之心。

既要做名動天下的帝王,本就是踩著屍骨上位的,又豈要因為爾等性命就優柔寡斷。

“你待下了旨意,便無人敢盯著你的私事不放,就是娶不娶妻,他們也不敢置喙。”

秦煦聽完也是為之一振,果不其然,在行使帝王的特權上,他還是難當其任。

陛下親授的道理,乃是一個過來人的經驗,他秦煦,不得不承認,比起做皇帝,陛下更有資格。

“多謝父皇賜教。”

秦煦虔誠的道謝,沒有摻雜一絲他心。帝王能夠教他這些道理,說明也是認可了他,不再同以往那般,肖想這易儲的心思。

陛下輕哼一聲,對他這句輕描淡寫的道謝,不以為然。

“若是要謝,就去謝你的枕邊人吧,要不是他屢屢在我耳邊念你的好,我也不可能承認了你的身份。”

秦煦愕然,陛下說要他去感謝他的枕邊人?是知道了謝長柳?

可他根本沒有提及過自己的心上人是長柳,陛下又是從什麼時候知道的?

“父皇知道是他?”

兩個人心中想著的是同一個人,可秦煦還是試探著問了出來。

陛下回道:

“上次進宮來,就已經說開了。”

看著秦煦那樣一臉茫然的模樣,陛下冷哼。

“朕猜得沒錯,他鐵定也是瞞著你的。”

陛下這樣一說,秦煦就可以篤定了,陛下的確就說的是謝長柳。沒想到,陛下居然當真已經是知道了,難道上次入宮,莫非是長柳自己承認了他們倆的事?

可長柳也不是個會意氣用事的人,怎會將此事主動透露出來?

秦煦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可要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