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結束後,學期也過去了一多半,再有3個多月就要結束了。
天氣愈發暖和,校園裡萬物復甦,百花爭豔,全力以赴的日子也來了!
對待學習,江浩依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江浩本就樂於學習,課堂上輕鬆活躍的氣氛和友好熱情的教員,更是徹底激發了他對土語的熱愛。
整體來說,土語教員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做到方法靈活,不拘泥於形式,教員與學員們互動頻繁,歡聲笑語不斷。
每節課開始時,教員會先和學員們寒暄交流一番,讓他們講講自已最近經歷的趣事樂事。
從心底來說,人都是渴望表達自已的,人人都有一種表達欲。比如江浩,他用土語講了講過去的假期中,自已和女友一塊旅行的事情;江浩講得聲情並茂,班主任聽得認真專注,不時予以恰到好處的點評和引申。
此外,因為興趣使然,課後江浩會瘋狂地學習各種課外的知識,尤其是諺語,然後在課前發言中加以運用。
比如,他曾在網上搜到過這樣的一句諺語:“Karadeniz’de gemilerin battin mi?”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你的船在黑海里翻了嗎?”如果你看見一個人情緒低落,就可以使用這句諺語去調侃對方,活躍氣氛。
有次課前發言中,江浩就把這句諺語說了出來,一時讓教員大為驚訝:“這些知識,你們都是從哪裡學到的?!”
透過課前發言和師生互動,課堂立馬變得活躍起來,學員們的積極性也被徹底調動了起來。
寒暄之後,教員開始授課。
他們每講解完一個知識點後,都會立刻啟發學員們去運用所學的知識,開口多講、用耳細聽。沉浸在語言的氛圍中,江浩他們的“聽”和“說”的能力,如雨後春筍般飛速提高。
課本之外,教員還會經常組織一些小的趣味活動,比如猜單詞(字謎遊戲)、學習歌曲和單詞接龍等;有時,教員還會鼓勵學員們展示本國的一些特色,比如韓國學員曾經跳了一曲《江南STYLE》,而土語大哥則展示了筷子的使用方法;甚至有一天,在班主任的課堂上,大家紛紛拿來了水果、咖啡及各種美味的甜點,邊吃邊聊,班主任則趁機給他們介紹起了土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有了興趣,學習的動力就有了,江浩開始精益求精。
江浩雖然在語言學習方面有些天賦,但更多依靠的還是紮紮實實的學習態度。
比如英語,江浩在初中時代才開始接觸英語,初一時瘋狂地背單詞、練語法,一時還挺吃力的;但他堅持了下來,初三時,他的英語水平在全校同學中已經是出類拔萃了;進入高中,他繼續穩紮穩打,雖然學習難度不斷提高,但他依然努力學懂學會每一個知識點,最後在高三時,他的英語水平幾乎“已臻化境”,有次月考中甚至考了140多分;高考中,面對上午理綜發揮不佳的失落,他在下午的英語考試中依然穩住了心神,憑藉過硬的水平,考到了理想的分數。
學習就如打籃球,只要基本功紮實了,後續就會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剛入學時,他和其他中國學員一樣,起點很低,基礎沒有,只能付出比他國學員更多的時間,勤能補拙。來到最後3個月時,江浩已經趕超了大部分國家的學員,但他依舊爭分奪秒。
每天早上不到6點半,他就會匆匆起床,來到外面的山林間,迎著晨曦或朝霞,高聲背誦單詞或朗讀句子;清風拂面,鶯雀歡鳴,山後旭日東昇,遠處海面粼粼,心情自然一片大好!
7點20左右,江浩回到宿舍,戴上耳機進行大約40分鐘的聽力訓練,同時匆匆吃口麵包、喝點牛奶,並完成洗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