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土國,很多人都會想到“浪漫”二字,可能是因為那首爆火的歌曲的原因吧。
轉眼間,江浩來到土國已經三四個月了,透過週末外出,他領略了這裡的許多風景,“浪漫”似乎扯不上,但是真的美如畫。
這幾個月裡,他的體重增加明顯,出國前不到150斤,如今卻將近170斤了。他的背闊肌明顯寬厚了許多,手臂也粗了點,拉起單槓來十分輕鬆,跑起步來依舊有勁。這時的他,二十四五歲,身體機能達到了巔峰。
這幾個月裡,他的學習水平明顯提升。中國學員們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趕上了烏克蘭、韓國等國家的學員,三四個月時就和阿富汗學員差不多了。上課的時候,中國學員開始積極地發言,而江浩的表現尤為突出。
江浩小時候是非常內向的,高中之前連話都說不利索,旁人經常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在女孩子面前,他更是唯唯諾諾。上了軍校之後,雖然能夠正常表達自已的想法了,但整體上還是不夠自信,不願意多說多講。
但在留學的課堂上,他突然變得自信且健談了。
他多次談起自已的祖國和故鄉,多次講起自已經歷的事情,多次提到自已的女朋友;遇到一些爭論時,他不卑不亢,堅持用最平和的語氣來陳述自已的觀點,努力展現大國氣度。
對待學習,他一絲不苟,甚至達到了“變態”的地步。透過極其仔細認真的預習工作,他努力將課本中出現的每一個單詞、每一個時態、每一個字尾都給研究透徹,若有疑問之處,他會在次日的課堂上抓住機會提問。因為準備工作到位了,他在課堂上可謂“激揚文字”、意氣風發。
他的學習成績也非常突出。歷次月考和期中考試中,他都全力以赴,爭取拿到高分。雖然偶爾也會有些“失常”,比如第三次考試中,他的聽力和口語的平均分只有88分,但他的閱讀和寫作,卻基本上都接近了滿分。
這幾個月裡,江浩也與朋友們一塊,遊覽了伊斯坦布林的很多地方。
在江浩看來,伊斯坦布林是一座充滿奇蹟的城市。
伊斯坦布林,原名君士坦丁堡,是本國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和地跨歐亞兩洲的現代化城市。她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東端,北邊是黑海,西南方則是馬爾馬拉海,美麗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從城中奔流而過,一邊是歐洲,另一邊是亞洲。
伊斯坦布林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因為要想從黑海抵達地中海,必須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而這條海峽最窄的地方,只有幾百米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恰納卡萊海峽,就是我們中學地理課本中學到的亞歐分界線的一部分。
伊斯坦布林的歷史非常悠久。公元前658年,希臘移民在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建立了一座城市,稱為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將羅馬帝國遷都至此,起初稱為新羅馬,不過很快就以其建立者君士坦丁命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1453年,拜占庭也就是東羅馬帝國,被奧爾曼土耳其給攻滅了,這裡也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近年來,伊斯坦布林曾當選為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歐洲體育之都;1985年,該市的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江浩本就喜歡到處轉轉,到了這裡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每個週末都在市區裡轉悠。
同去的小夥伴中,“宅男”還是不少的,他們非常喜歡新出的一款遊戲——絕地求生,好像也叫“吃雞”。因為領導要求,不能單獨外出,所以江浩就找上不喜歡打遊戲的小夥伴,在伊斯坦布林的大街小巷裡,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