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小時候,江浩一旦做錯了什麼事,或者是因為一些無意之舉,便會惹來父親的嚴厲指責。

初中時,饅頭店裡有一臺老舊的電視機。可能是因為機子老化,也可能是因為訊號不好,很多頻道都不能播放。為此,父親需要不時地調整天線的方向。

一天午飯後,江浩來到電視機前,準備拿一下電視頂上的一本書。可就在這時,前院的蒸饃棚裡傳來一聲怒吼。

“你在弄什麼?沒事弄那個電線幹啥!”

江浩一驚,但見父親正站在鍋爐旁邊,對他怒目而視。

江浩連忙支支吾吾地小聲解釋,但父親怎會聽他說話,甩過頭就又繼續忙了,嘴裡罵罵咧咧的,還把手中的瓢盆弄得叮噹響。

父親有個習慣,當他對家裡某個人生氣了,當面的責罵很少,但很喜歡自已一邊幹活一邊弄出點聲響,或許是把門給踢一腳,或許是把盆在桌子上摔一下,藉以表達自已的不快。

家裡面,除了同樣倔強固執的爺爺,經常和父親“對著幹”,其他人都對父親“敬而遠之”,或者對父親的憤怒表現“視若無睹”。

江浩同樣也是如此,小時候因為父親的責罵,他經常躲在牆角流淚,或者攥緊拳頭砸牆。

還好,奶奶和母親的關愛讓他感受到了溫暖,山坡和河灘給了他無窮的快樂和求知慾,書本中的那些故事則激起了他求學的鬥志,緩解了他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很多煩惱。

父親雖然脾氣不好,但卻真的很要強、能吃苦,勤儉節約,為人正直,這些好的方面也對江浩影響頗深。

不過,影響總是相互的,父親和爺爺都很固執,於是江浩也變成了一個直男;父親不善表達,不會心疼人,於是江浩對父親也是不冷不熱。

作為兒子,江浩算是孝順的。他會把自已多餘的皮鞋、作戰靴等帶給父親,也會在每次旅行後給父親帶些東西;如果父親說想去哪裡看看了,他會毫不猶豫地買票;畢業後有了工資,他也會不時地貼補一下家裡。

但是,他不會刻意地與父親走的很近,就如這次留學,他只對父親說了句:“爸,我得走了,出國半年多,估計明年六七月份會回來。”

隨後,他便開始出發,而父親只是“嗯”了一聲,來到門口看著他遠去。

26日,江浩前往安縣,隨後於次日晚上和林菲一塊前往首都。

適逢國慶長假將至,林菲打算去北京為江浩送行,於是便提前請了兩天假。

林菲還沒有去過首都,一直想去看看,順便也多陪陪男友。

北京,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