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的態度對待勝利和失敗。”

關於對手索德林,納達爾的評價是:“他的狀態並沒有震驚到我,因為我很清楚他的打法和危險性。我沒有打出自已最好的網球,我沒能打出進攻性,我的球都太淺了,給了他進攻的機會。我在比賽中也沒能保持冷靜的心態,比賽的開始是非常糟糕的。有些時候即便你不放棄,一直堅持著也沒有用,你必須有好的狀態支撐才可以。在關鍵時刻我的糟糕表現,是因為我沒能保持沉著的心態,所以表現不夠好。”

最後,納達爾給這場比賽的定性就是:“我沒有對手打得好,所以就輸了,就這麼簡單。”

在江浩看來,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並非是因為他們取得的各種成就,而是他們在面臨失敗和逆境時所展現出來的那種淡定、樂觀和堅韌。

將納達爾視為偶像後,納達爾的比賽成績就時刻牽動著江浩的心。

2010年,納達爾在法網決賽成功復仇索德林後,哭得像個孩子,江浩的眼角也紅了;隨後,納達爾連拿溫網和美網,實現“金滿貫”偉業,更是讓江浩振奮不已,這也給正在高三苦讀的他,帶來了莫大的精神鼓勵。

2011年,納達爾被德約科維奇“連殺”,甚至都有些“恐德”了,這時期的江浩,也一直很鬱悶和揪心。

而2012年初的澳網決賽,納達爾在和德約科維奇鏖戰了近6個小時後依然落敗,這也是江浩第一次被德約給“打服”了。德約的意志力之強大,作為“豆粉”的江浩,也是真正領教了。不過,這場比賽沒有失敗者,納達爾甚至也一度來到勝利的邊緣了。

果然,在隨後的蒙卡大師賽決賽中,納達爾橫掃德約,結束“七連敗”,隨後又是三勝德約,回敬了對手一波“四連殺”。

不過,2014年法網冠軍之後納達爾卻一直狀態低迷,飽受傷病困擾,連續兩年半在大滿貫的舞臺上顆粒無收,江浩一度甚至都不看網球了。

回顧自已的“豆粉”生涯,江浩發現納豆已經成為了自已的精神偶像了,當然還有一個偶像,那就是科比。

至於費德勒,江浩一直說不上討厭,但也喜歡不起來。

平心而論,費天王球風華麗,動作優雅,讓人賞心悅目,可是江浩一直認為,相比於納達爾的滿場飛奔、拼命救球,憑什麼一個如此優雅的人,就該如此輕鬆地取得比賽的勝利?

回顧費天王過去的17個大滿貫冠軍,似乎都贏得很輕鬆;但納達爾的14個大滿貫冠軍,除了幾次法網決賽,比如2008年法網,其餘似乎都挺艱難的。

當然這只是個人喜好,跟他的性格相關,江浩喜歡頑強拼搏和敢於吃苦的人,因此便喜歡納達爾多一些。

這天,江浩看到了最後,納達爾在決勝盤先破發一局的大好局面下失利,讓人有些遺憾。

不過,費納的重新迴歸,也讓江浩再次燃起了對網球的熱愛。

很快,大年初四來了,公交車開始運營了,林菲也於傍晚時分到達了安縣,下榻了一家賓館。

天黑之後,江浩心一橫,給值班員交待了一句:“如果有人來檢查,就說我去營區辦事了,同時趕快給我打電話。”隨即,他便叫來一輛黑車,開始去找林菲。

單獨負責一個點位的好處就是比較自由,只要膽子夠大,甚至可以夜不歸宿。不過,安縣就這麼大,江浩雖說是擅自離開了工作崗位,但若要趕回來,也就分分鐘的事。

天氣寒冷,到了賓館後,江浩見到了分別一週的林菲。離家近就是好啊,至少見一面是容易的。

他們聊了聊、抱了抱,挺開心的。不過謹慎的江浩,還是有些不放心,與林菲處了一個小時後便又打車回去了。

次日一早,江浩又去找林菲了,逛街、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