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傍晚五六點,江浩開啟排房裡的電視機,體育頻道正在直播澳網男單決賽。

這場決賽極其引人矚目,不僅是因為它的大滿貫身份,更是由於這場比賽的兩位主人公——費德勒和納達爾,以所有人都“不敢設想”的方式,成功地站在了最後的舞臺上。

這時的納達爾,已經年過三十,而隔網相對的“瑞士天王”,更是已經36歲了。

若將時光倒退10年,回到遙遠的2007年。

那時的費天王26歲,正值巔峰,全年戰績68勝9負,連續第二年在全部四大滿貫都打進了決賽,拿下了3冠1亞的驚人成績,可謂是如日中天。

那時的“天才少年”納達爾僅僅21歲,卻已然在紅土場上確定了自已的統治地位,紅土81連勝震古爍今,順便說一下,終結他連勝紀錄的就是費天王。這一年的法網決賽,費天王再次輸給了納達爾;不久之後的溫網決賽中,挑戰者變成了納達爾,冠軍則歸屬了費天王,至此溫網五連冠偉業達成。

而這10年來,費德勒的統治地位一去不返,納達爾也在一次次地遭遇傷病,好在每次都能王者歸來。

這10年來,塞爾維亞人德約科維奇強勢崛起,先是在2011年對納達爾實現了“六連殺”;隨後於2014年溫網決賽、2015年溫網決賽和2015年美網決賽中擊敗費德勒,可謂殺人誅心;隨後更是於2015年至2016年實現“跨年連奪四大滿貫”的壯舉。

這10年來,“第四巨頭”穆雷短暫輝煌了一段時間,“瑞士悍將”瓦林卡也硬生生地從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手中奪得3個大滿貫。

然而,“三巨頭”卻在2016年下半年集體陷入低谷:費天王自2012年溫網冠軍之後,已經四年半沒有奪得大滿貫冠軍了;納達爾呢,則從2014年法網冠軍後,再未進入過大滿貫的決賽;德約科維奇雖然強勢,但也在2016年法網決賽後陷入疲態。

時間再回到如今的這場澳網決賽,賽前費德勒的排名已經跌到了第17名,納達爾雖然排名第9,但也差點掉出前十。費德勒的年齡,按常理來說,已經該退役了;納達爾呢,雖然不到31歲,但他的打法太消耗身體,一直讓人懷疑能否打到30歲。

過去的三四年裡,“費納決”已經幾乎不再被人提起,人們雖然渴望如2008年溫網決賽和2009年澳網決賽那般的經典“費納決”,但沒有人敢設想這一“夢想”的再次實現。

然而,這樣的劇本硬是發生了。

兩位偉大的老對手,兩位老將,在賽前非常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一步一步向著最後的決賽邁進。

來到決賽的舞臺上,他倆又為世人奉獻出了一場極其精彩的表演。

從心裡來說,江浩希望納達爾贏,因為他是納達爾的鐵桿粉絲,他喜歡納達爾的頑強堅韌,也喜歡他的謙遜友好。

2005年至2008年,納達爾實現了法網四連冠,後在溫網決賽掀翻了費天王,並贏得了北京奧運會的男單冠軍,世界排名也首次來到了第一,但在江浩看來,那時的納達爾依然只是一個天賦型選手。

真正讓江浩徹底“淪為”納達爾粉絲的,是2009年的法網。當時攜著四連冠盛名的納達爾,在八分之一決賽中,四盤輸給了瑞典人索德林,爆出了驚天大冷。

賽後,面對難以置信的媒體,納達爾謙遜而樂觀地說道:“這不是一場災難,在巴黎輸球,這是總有一天會發生的事情,我在這個賽季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當然,紀錄終結是一件有些令人悲傷的事情,但我必須儘快克服這場失利對我造成的影響。所有運動員在踏上球場前都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在賽場上一切都有可能發生,我應該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