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桃樹下,樹蔭里人滿為患,無處下腳,百來號人擠在這不到幾畝地的地方,人群中摻雜著各種聲音,有孩子的歡笑聲,有青年男女的嬉鬧聲,也有老年人在樹蔭下乘涼的嘆息聲。

還有不少孩童拉扯著家中長輩,前來窺探。小鎮記載的說書人很少,大多數孩童都是在長輩口中聽到過說書人三字,只知道他們是行走於江湖,四處遊說天下趣事的人,掙點飯錢。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說書人一日掙錢多少,取決於口技與見識,見識多,口技好,文采高者,自然口吐蓮花,何愁那一文一銀。

陽光透過桃樹的縫隙灑在人群中,閃爍出金色的光芒。樹葉隨風搖曳,彷彿在跟人們打招呼。大桃樹底下的木凳上,坐著一位皺紋堆積在臉上的老人,身著傳統說書人的長袍,一手持著一個巴掌大的破白碗,正娓娓道來一個天下奇事。他的聲音抑揚頓挫,時而激昂,時而低沉,引人入勝。陽光透過飄落的桃花,灑在他古老的長袍上,使得他看起來如同畫中走出的古人。腳下的黃土地面,承載著百年來歲月的痕跡,彷彿在訴說著一段又一段的往事。人們沉浸在他的故事中。

宋研墨帶著婢女落櫻來到大桃樹的不遠處,正正好好的站在樹蔭邊邊,曬不到太陽,也不會被人群的嘈雜影響。

說書人慷慨激昂道:“古話說的好,月華如水浸樓臺,煙柳依依花滿腮。風送清香飄萬里,夢魂常繞此間來。這中州的江南,萬里安寧,柳如煙,繁花似錦,小橋流水人家,曲徑通幽。春風十里,桃花灼灼,猶如美人出浴,嬌羞而婉約。那河邊的綠柳,就像畫中的筆觸,細膩而生動。花開花落,歲月匆匆,這江南的美,彷彿只存在於美人回眸一剎。江南水鄉,煙雨濛濛,一派朦朧的美景。江南的春天,百花盛開,綠意盎然,讓人心曠神怡,江南的園林,更是賽比京宮。”

說書人輕撫著破白碗,眼神透出一種淡淡的憂鬱,彷彿在描繪著江南的畫卷。他繼續說道:“園林裡的石頭,形狀各異,千奇百怪,疊山堆石,錯落有致。有的形似雄獅,有的像傲鷹,有的更像真龍,彷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驚歎不已。園林裡的流水,清澈見底,碧波盪漾,水聲潺潺。小橋流水,曲徑通幽,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幅山水畫中。那園林裡的花草樹木,繁花似錦,綠意盎然。花開時節,滿園花香,讓人心曠神怡。那園林裡的亭臺樓閣,古色古香,精雕細琢。漫步其中,彷彿來到了天上仙人雅居。”

說書人緩緩氣,接著道:“詩人白居易的《憶江南》更是廣為傳頌,對那江南表達得淋漓盡致。”

說罷,說書人眼神微閉,嘴角上揚,不急不慢的道:“既然說了這中州江南,那肯定要談談這江南的由來呀,傳說在遙遠的混沌之初,盤古開天闢地,用巨斧劈開天地,輕清者上升為天,重濁者下降為地。盤古在其中日夜生長,一日九變,終於長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身軀化為山川,眼睛化為日月,毛髮化為草木,血液化為江河。從此,有了天地之分,日月之明,江河之流。江流匯聚,形成厚土高山,逐漸有了天下九州,而人,便誕生了,盤古死後留下了滔天氣運,人吸收了這等氣運,能御風而飛,遇水而開,遇山則劈,遇江則斷,所以稱之為“氣”。現在婦孺皆知,赫赫有名的名門宗派就是在那個時候建立的。為了爭奪“氣”,人們不惜陽謀陰謀齊齊皆用,四處征戰,改國換代,在這腥風血雨的九州中,出現了一個用劍之人,那人已經登臨武道之巔峰,堪稱世間第一人,稱之為“劍仙”。又因無名,世人親切的叫為無名劍仙。無名劍仙有著五把飛劍,在劍道中,若是有一把飛劍,便可加入名門名派,兩把飛劍則是天賦異稟,引得一州之地盡爭搶,三把飛劍可建宗立派,無人敢欺,四把飛劍當絕世無雙,比肩三聖,五把飛劍就是那絕世中的“絕”。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