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所有騎兵,除了配備火帽短步槍外,還要每人配發兩支左輪槍。衝鋒時短兵相接,形成火力上的絕對優勢。
另外,大明的警察從京師警政廳開始,配發左輪手槍。”
趙士禎道:“是,皇上。那臣這就讓三條流水線開始大規模生產。預計年產量可以達到二十五萬支。”
朱載圳問:“銅殼定裝彈的研發如何了?”
趙士禎道:“皇上。臣無能。樣品倒是造出來了......啞火率、炸膛率太高。無法滿足實戰要求。”
朱載圳道:“加緊改良。今後,大明不僅要有銅殼子彈,還要有銅殼炮彈,銅殼火箭彈。”
趙士禎又領著朱載圳,來到了機槍試驗場。
一塊紅布正蓋著一個龐然大物。
趙士禎做了個請的手勢。朱載圳揭開紅布,裡面赫然是一挺原始的機槍。
此乃趙士禎改良的迅雷銃。
在另一段歷史中,趙士禎發明的迅雷銃是轉管式機槍的鼻祖。
趙士禎介紹:“皇上,這是按照您的要求設計試製的迅雷機關槍。透過手搖,可連發四十槍。”
一名近衛軍中尉上前試射。“噠噠噠!”
朱載圳估算了一下,差不多一分鐘能射光四十發子彈。跟原始型號加特林每分鐘兩百發的射速相比,雖然慢了不是一星半點。但在十六世紀,已經算是戰場大殺器了!
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沙俄這幾年也一直在試製機槍。好在原型槍還沒出來,伊凡雷帝就被兒子雅西給給了。
朱載圳道:“載彈量還不夠大。單次裝填載彈量要達到八十發以上才行。”
趙士禎倒吸一口涼氣:“皇上。您是說,要達到能夠連續射擊八十發的目標?”
朱載圳點點頭:“沒錯。”
趙士禎道:“槍管受不了。臣試驗過很多次了。超過四十發,槍管會因過熱無法發射。強行發射是會炸膛的。”
朱載圳笑道:“你怎麼糊塗了?可以往槍管上澆水冷卻啊!每門機槍,配兩名專門的冷卻手,拎水桶就是了。”
趙士禎一拍腦瓜:“皇上說的對。臣真是糊塗了!”
朱載圳道:“你們加緊改進、研發吧!三年內,至少要讓大明軍隊的每一個連擁有一挺迅雷機關槍。”
趙士禎拱手:“臣一定拼盡全力!”
朱載圳又道:“對了。新造出的左輪手槍,優先運兩萬支去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