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封建帝王多尚黃,牡丹也以黃為貴,是封建主色。
白色則自古以來即重視,說美玉無瑕,多指羊脂玉或白玉而言。
明未宋應星著《天工開物》則以為,白、綠兩種玉是真玉,其餘紅、黃應歸入奇石琅珏一類。
明張應文 《清秘藏》,又以為紅色最貴。
翡翠有結晶如晶片閃光的。綠而透明的名玻璃翠,極貴。也有白色和淺紅的。
翡翠本鳥名,翡色即赤紅色。但一般翡翠玉,多指綠色硬玉而言。綠玉也有極不值錢的,即菜綠玉。和所謂碧玉又有區別。
明代以前,菜綠玉琢器似不多,重要器多碧玉、白玉二色。
吉詩常說寶劍值千金,其所以值千金,一部分或在玉的裝飾上,所謂玉具劍,即在劍鞘、劍鼻、劍護手、劍柄的裝飾玉上。
清代人襲明人舊習氣,封建士大夫多玩玉。玉價因之特別提高,但愛重的己不在器物大件。供手中把玩的舊玉,似乎特別容易受重視。因此玉價在色澤上應分別為文字學上的和玩古黃的兩類。如稱玉有九色,元如澄水曰璧,藍如靛澱曰碧,青如蘚苔曰,綠如翠羽曰琥,黃如蒸慄曰珀,赤如丹砂曰瓊,紫如凝血曰瞞,黑如墨光日諧,白如割肪日磋。白色又分九等,赤白斑花日瓔。
由玩古出發,清代特重紅玉,紅色名目也就分外多。計有寶石紅,雞血紅,硃砂紅,櫻桃紅,灑金紅,棗皮紅,音藥紅等等。大多出古董商人說出的,但積因成習,早代替了文字學上對手玉的色澤稱呼,為玩古的所熟悉。
一般最貴重雞骨白和水銀浸。雞骨白如象牙,玩玉的以為受地火所炙變成。多漢代以前玉,雞骨白或者以商玉為多。特點是鏤刻簡,制度嚴。
微黃又名象牙白。泛青又名魚骨白。這種色澤的舊玉雖加工也不能再復原。
近代玩玉者之一,劉大同著《古玉辨》,對於這一點又總結前人經驗補充新知,有些發揮。
紅如血曰血古,微紅曰屍古,水銀沁曰黑漆古,純白曰雞骨白,微黃曰象牙白,微青曰魚骨白。
且以為受色沁不止九種,多到十多種,和瓷器中的窯變相同。
由於玩玉而起,因此還有許多不同名稱,如:兩色的稱"黑白分明",又名"天地玄黃";
三色為"三光照耀",又作"三元及第",廣東南洋名"桃園結義";
四色名"四維生輝",又名"福祿壽喜";
五色為"五星聚魁",又名"五福呈祥",通稱"清五彩";
雜色到十五六種名"群仙上壽"或"萬福攸同"通稱"混五彩"。
系壁中一種佩飾玉,有個缺口的叫玦。《廣韻》說:佩如環而有缺,逐臣待命於境,賜環則返,賜玦則絕。
又射箭時右手拇指扳號弦用的和扳指相差不多的玉,也叫作玦,有玉和骨牙做的。
半璧名叫璜。《周禮》稱,大宗伯以玄璜禮北方,即祀地用的玉器。後來成為佩玉,由樸素到浮雕、透雕花紋,還有半圓雕雙獸頭的,是胸前裝飾。
磬,古樂器八音中之一種。本來是石質樂器,重在發音。商代發現過玉磐。是玉製樂器較古的。
有名瑾的,如大紐扣,古代皮帽上用裝飾。
有玉笄,插頭上的,後變作簪。直到唐代貫發還用得著。明、清二代道士貫發也還用它,即圓柱簪。
有剛卯,是四方或六方小玉柱,上刻符咒,是王莽時方士造作的,說可以闢兵,也就是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