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大集是當地最繁華,最熱鬧,銷售品種最齊全的一個大集。它涉及到遠近三個鄉鎮和三十幾個自然屯,按著當地的規定,每月三,六,九的日子開集。

晚春的集市上車水馬龍,人潮湧動,每一個集都熱鬧非凡。靠近三棵的整條街道都成了擺放貨品的地方。

人們起早把要銷售的農產品用各種車輛拉到集市上。賣玉米和雜糧的都安排在了集市的最南邊,一個大大的空場足夠擺放開許多車輛。

來這裡出售糧食的基本都是當地的農民。他們把糧食從機動車上卸下來,在道路兩邊整整齊齊地排列好,幾個買主在糧食中間轉來轉去,一邊看糧食一邊和賣主討價還價。

農用器械是集市上必不可少的勞動器材,更是這個季節的搶手貨,鋤頭,鎬頭,鐵鍬,鐵耙子,插秧繩,挑秧用的鐵絲筐子,扁擔,塑膠布,薄膜,蔬菜種子等等應有盡有。

蔬菜,水果,海鮮,雞蛋這些東西幾乎佔了半條街道。集市上賣的鮮果蔬菜都是當地果農和菜農,從大棚裡採摘下來拿到集市上賣的。

黃瓜頂花帶刺,芹菜上還帶著晶瑩的露珠,柿子紅彤彤的軟硬適中,蔬菜瓜果都是透過光照自然成熟。

這些東西從農民手裡直接投入市場,省去了批發零售的兩道環節,價錢低廉。在人們吃到新鮮的水果蔬菜的同時,果菜也不用起大早奔波著跑批發市場了,各自都得到了實惠。

女人們總是忘不了圍著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食材打轉轉。從這裡經過,大多數女人都把手裡的袋子裝得滿滿的,可謂滿載而歸。

街頭的一角,飄來陣陣燻蒸燒雞和烤鴨子的香馨,那種誘惑讓每一位貪食者都不能自持。

小小的櫃檯外面人頭攢動,售貨員更是應接不暇。我下意識地摸了摸褲兜裡的二十塊錢,生怕誰從身邊經過再順手牽羊,把口袋裡的錢捎走,所以在人多的地方沒做更多的停留。

今天來集市上主要是想買兩頭小豬,一頭養大了賣錢填補家用,另一頭條件允許的話留著過年殺肉吃。

一晃已經四五個春節沒殺豬了,老老少少都眼巴眼望地等著過年吃點新鮮豬肉。

莊稼人過日子如果有一口年豬殺肉吃,這可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我一路想著直接奔賣豬崽子的地方走去。

離著老遠就聽到小豬崽子“吱吱”的嚎叫聲,有一個莊稼漢手裡拎著兩頭胖乎乎的小豬崽兒,裝進一個玻璃絲袋子。

他們用一杆鉤子稱正在稱斤數,豬崽子在袋子裡又蹦又跳,稱杆子一會撅起來,一會落下去。

到了平衡之際,那個人手疾眼快,一把將秤砣繩子按在定盤星上,旁邊的賣家伸長了脖子看稱杆子上的星星。

來到了豬籠子跟前,我仔細端詳著裡面抓剩下的豬崽子,大小不一,但胖瘦還算勻稱。小豬崽的腰身很長,肥頭大耳的,短短的拱嘴,我喜歡喂這樣的豬。聽老人們常說:吃東西不挑剔的人抓豬也好餵養,我覺得這句話確是有道理的。

去年夏天,丈夫從村裡買回來一頭小豬崽,到家之後就是不愛張嘴吃東西。小豬崽剛斷奶吃東西不習慣也是正常,可是過了一些日子也沒有改變。

那頭小豬把嘴伸進槽子裡就是個瞎拱,還故意的耍脾氣。動不動的就把半盆子豬食拱翻在地,湯湯水水灑得到處都是。

氣得我一頓樹條子把它打回到豬圈裡。把豬食端走吊了它一天,餓的這頭豬“吱吱,吱吱”地直拱圈門子,再餵它的時候依然是外甥打燈籠-——照舊。

我特意去了一趟獸醫站,買來了打蟲子藥和開胃藥,想盡了一切辦法也是白折騰。都說抓豬隨人,吃東西挑剔的人抓回來的豬崽子十有八九不好餵養。

我們兩口子也因為這頭豬沒少打了嘴架,二愣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