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聲之人乃是言官蘇全子伯瞻,出身川府之地,諫臺的言官亦是個清水衙門,

風聞奏報之地,說是監察,實則沒有任何權力,但言官出身的之人,

皆是有些才學之人,在士林之中頗有名望,其中並不缺乏心存正義,心懷天下之人。

只見蘇全高聲說道

“陛下,臣彈劾太傅吏部尚書陳愈,尚書令黃瀚,上不顧朝廷,中不顧邊疆將士生死,下不顧百姓死活,只知爭權奪利,安插親信,禍國殃民,此乃國賊也!

臣奏請陛下剝奪二人官職,整飭吏治,還朝廷清明,還百姓安寧,大寧幸甚,天下幸甚!望陛下明鑑”

此言一出,不僅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愕然,整個朝廷皆是一片譁然,

任誰都知曉,黨爭便是禍國殃民,但江林黨與門閥士族,掌控權勢,

即便是諫臺的諫議大夫亦是隻能明哲保身,不願與兩派作對。一時間朝中之人心思各有不同。

把陳黃二人比作國賊,這是徹底要給二人打上權臣奸臣的標籤,若是在士林之中傳開,二人的名聲皆會受損。

楊霖做過諫議大夫,諫臺之中的官員什麼情況,楊霖知之甚詳,皆是圓滑之輩,

不願與各方勢力作對,若是明君在世,尚且能明辨是非,諫臺的作用便會明顯,

但如今,皇帝尚且年幼,朝政皆無法把控,諫臺的作用已是沒有明顯的作用。

楊霖心中對蘇全的一番言論感到欣慰,這朝堂之上還是有忠貞明辨是非之士,

知曉黨爭乃是取禍之道,楊霖也不是沒有和江林黨與門閥士族做過鬥爭,

只是爭來爭去,受損的依然是清流之輩,而以楊霖的城府,也不會如蘇全一般,如此大膽明言直諫。

李逸則是對蘇全暗中欽佩不已,一個小小的言官,

居然敢得罪江林黨與門閥士族這兩個龐然大物,實乃我輩楷模。

陳黃二人還不至於與一個小小的言官對言,只是把目光看向諫議大夫,

諫議大夫怎麼也沒想到,蘇全回略過自己直接上奏,

急中帶著幾分驚嚇,看著陳黃二人盯著自己的目光,感覺額頭上已經出汗。

只好硬著頭皮出列訓斥蘇全說道

“黃口小兒,勿要信口雌黃,陳大人、黃大人乃為國為民之士,怎會如你所說,還不快快退下!”

諫議大夫誰也不願得罪,看似出言呵斥蘇全,實則是保護,想要把事情淡化,

但事情並不會如其所想,

只見蘇全高抬著頭高聲說道

“此乃天下皆知之事,黨爭之害,想必大人亦是知曉,江南因何會發生叛亂?

何謂信口雌黃?大人懼怕,下官不怕,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上可對的起朝廷與陛下的俸祿,下對得起悠悠蒼生!此乃下官本分也!”

諫議大夫聽得蘇全所言,氣的衝著蘇全吹鬍子瞪眼,

本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個小小的言官,諒陳黃二人也不至於太過於苛責,

無非就是對自己訓斥幾句,誰知蘇全如此不知進退。在自己好心出言下,依舊毫不退卻。

陳愈見狀,對著諫議大夫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

“諫議大夫對於下屬還需嚴加管教!不要大放厥詞!”

黃瀚也是出言道“諫議大夫莫不是對吾有些意見?"

諫議大夫急忙回道”二位大人,此乃下官御下不嚴之過,下官對二位大人並無任何意見,但此事下官實是不知,還望二位大人莫要怪罪!”

見諫議大夫如此說,陳黃二人清楚,這蘇全就是一個愣頭青,沒有經過上官,便私自彈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