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度的高低也好、進攻與防禦的能力強弱也罷,本質上都是以此為基礎和比較的。

低維度的文明不見得在這些方面就一定差在哪裡,高維度的文明也不見得就一定強在這裡。

因為有一個東西不能忽視:文明形態的差異。

這個事物看似不重要,但卻是很多關鍵轉折的障礙或助力,需要妥善處理。

就好比遊戲裡的職業轉職一樣,需要考慮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看著最帥的,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

文明發展的限制和那個重要結構發展的限制這兩者的存在彷彿讓人看到在上古時代,魚和魚型爬行類生物在陸地和海洋中間那條“既狹窄又永遠無法衡量寬度”的分界線上揮手道別的身影。

所謂的“上岸”不是因為你比我強或者你不如我這種語言或文字上的遊戲,而是因為篩選的差異,篩選來源於文明自身的選擇或是星球環境的變化。

“汙染”的進攻方式便是對上述兩種變化其中一種的破壞。

原來如此,我終於明白那句“我們在篩選合適的種子”是什麼意思了。

好一個“篩選種子”,藉著冠冕堂皇的理由消滅或者侵吞別人,手段比我還狠啊。

我不禁暗自咂舌。

所有的文明,在“篩選”下至此分別,不再有比較,誰者可活已有定論;在“汙染”下至此著染,不再有好壞,何者能逃早已分曉;在分界線和“整體結構”下至此陌生,不再有上下,只剩下了海洋和陸地。

這才是文明真正的歸宿,可惜我想明白的太晚了,白白死了那麼多人。

當務之急是儘快派人去探明“汙染”的缺陷和問題,從而避開危險或引導他們進入黑洞,結束爭端。

可派誰去呢?

誰能保證把資訊完整地傳回來呢?

這是一個問題。

而且隊伍的人數還不能太少,不然容易傳不回來。

這時,我想起了意識上傳技術的設想和交接棒原理這一操作,問題迎刃而解。

我開始在系統日誌裡依靠偽造訊號和檔案上傳關於意識上傳技術的猜想以及關於交接棒原理的運用,這樣可以大規模地減少人員損失,而只是損失器材和耗材,成本要低得多。

這份日誌很快便被我的兒子注意到了,看著上面的設想,他開始召集人員進行相關研究和驗證,實驗步驟在我悄悄的幫助下穩步推進著,所幸中間沒有被打擾。

經過研究人員的實驗和驗證,發現意識上傳設想只能實現部分,即近距離上傳,而交接棒原理則是可行的。

這一好一壞的訊息也算不錯,剩下的便是設計機器人和切斷聯絡的人選了。

因為只能近距離傳輸,所以必須有一個人類是作為第一接觸體從而確保資訊的獲取和機器人的傳輸,同時負責切斷那個人必須當機立斷,不能受感情影響而害死所有人。

思來想去,我應該是最合適接觸的人選。

於是我毅然地從床板下鑽了出來,由於有著外部仿生皮,我的形象是沒有問題的,而人選由於本來就可能一去不回,當然沒必要確保身體內部資料,只要保證精神狀況穩定和操作熟練就可以。

而這兩點我恰恰都擅長。

過程一切都很順利,憑藉偽造的身份資訊,我拿到了相應的外出探測裝置和服裝,並沒有多好看,但這已經不重要了。

看著兒子在上面慷慨激昂地發言,我彷彿看到了自己,這樣我就放心了。

豁出去了!反正這鐵殼子身體也用膩了。

負責切斷聯絡的是副艦長,他和他爸一樣是個一臉堅毅的男人,就是可惜不會看風水,失傳了門技術。

我帶著一千多個小機器人開始出發返回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