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汙染與染汙 (第1/4頁)
未知生態!我代表人類做最後一戰 幕德往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無論是汙染亦或是染汙,這兩種概念對於大多數的宇宙文明來說,都是一個尚未完成理解的概念,也就是說它們並未從向量層維度去理解這兩個概念。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衣服髒了是染汙,什麼東西弄髒了衣服,這個動作叫汙染。
一名一動恰好完美解釋了文明對其束手無策的原因。
我為什麼思考這些不是因為我閒來無事可做,而是結合那個“她”的狀態和我聽到的情況所認為應該做的事。
畢竟有這麼一個敵人始終如芒刺在背,令人不得不思考。
對於所有文明來說,如何對抗“汙染”只有兩種應對方式。
一種是加強文明或星球自身的防禦和抵制能力,拒絕汙染的進攻,從而抗拒染汙的形成,保證文明或星球的存活和生機。
另一種是傾整個文明或星球資源去進攻汙染源,從而達到把一切扼殺在搖籃中,完成徹底消滅汙染源,阻止染汙的出現或是同歸於盡。
它們中的大多數個體面對“汙染”的進攻多是以上兩種的反應機制,即被動全力防禦和主動傾巢出擊。
所謂的相對防禦或緩慢進攻只存在於你們雙方的威懾都致命或有力的情況下,“汙染”的威脅就在於它無所謂和你互換,只要有一點濺射或者是著陸就意味著你輸了。
你可以成功無數次,但你不能失敗一次,一次就會萬劫不復。
“她”的實力已經很強勁了,但仍死於“汙染”便是最好的例證。
在思考明白威脅後,我又開始想:那問題的關鍵究竟在哪裡呢?
是出在文明或星球的反應機制方面嗎?
可“吞噬文明”的個體已經證明再好的反應機制也反應不了的結論。
那是出在改變反應機制的方式或者手段?
那也沒有意義,我一手建立的異星球生活和生態在“汙染”的進攻下依然成了笑話。
而總結一下就是:無論文明或者星球有沒有智慧個體,維持高強度反應機制或改變現有反應機制這些方法都無法脫離“汙染”的侵害。
但決不能選擇放棄反應機制,進而同流合汙,那意味著放棄文明存在的意義和星球本身,那是完全不可取的。
原來如此,我這才明白正常文明個體中的大多數文明個體選擇的應對方式連答案都不是!!
經過之前的學習,我才知道文明或者星球的反應機制的背後是一種恐懼和未知的情緒。
這種情緒更多地是對於自身整體,即自身文明或星球整體感受器官的變化是否可以存續所帶來的疑惑。
這也是為什麼多數文明或星球面對“汙染”時選擇會出奇一致的原因,不是從眾,而是恐懼和未知所帶來的本能反應。
相同維度的文明或星球個體,其內在的執行機制是需要深度依賴著整體感觀-感受器這一結構的內在限制的。
就比如人體一般,人失去大腦時是可以在“殭屍反應”下做出一些移動或臨死前幾秒準備做的動作的,因為神經還在運作,人體並未接收到死亡訊號。
但反過來就不行了,失去了全身神經這些感受器的存在,感觀再怎麼變化也是虛假的,畢竟舔不著、聞不了、看不到和無刺激下什麼行為都是無意義的。
“汙染”恰恰就是透過染汙這些感受器,進而破壞感觀來破壞整體的。
並不是它本身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你這些方面越強時對這些方面依賴越深,它破壞造成的效果越明顯,你被擊垮的時間也越短,反抗也越無力。
這種捕食方式很像蜘蛛和蛇,所以才會讓每個個體防不勝防。
同樣,是否具有這個整體感觀-感受器這一結構也是文明開始分界的起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