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嚐嚐這個。”

“嗯嗯。”蕭凌衝連頭都不抬。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蕭凌衝的影響,柏潭澤竟然也對做飯很是上手。抽了時間來哥哥的住所,他竟然接連幾日都沒做飯,除了啃幾口方便食品,都跟魔怔了一樣地一直看書。實在看不下去了給他做頓飯吧,等飯熟了,猶豫再三,跟他搭上句話,看他還挺不耐煩的。

“你敷衍三歲小孩兒呢!”柏潭澤抽掉他手裡的書,“你要是餓死了,可就沒得書可看了!”

原本的狀態被外力強行中止,蕭凌衝的慣性也不在書上了。他接過他手裡的飯來,一邊動筷子,一邊聽他的說教。

“我看以前你挺饞的,現在怎麼成這樣了。”

“膩了,麻了,沒意思了,所以就轉移了。也許食物還是一樣的食物,可變的不是食物,而是味蕾,而是感官。”

“你又不缺錢,能不能對自已好一點兒啊。”柏潭澤真不懂了,一開始還以為這高冷的狀元原來是個吃貨;可到頭來,他又連吃都不感冒了,“就算味蕾不想吃,可腸胃還是想吃的。”

“我掙錢又不是為了吃。”

“那你掙錢為了什麼?”

蕭凌衝停住了筷子,託著下巴,想了半天,也沒個話兒。

“好了好了,早知道不問你了。人家掙錢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就你,還得想半天。”

思及那日與食神的對話,按照食神的說法,味道的本質只不過是一種意識狀態。而食物只不過是獲取味道的載體和媒介。其實這話不用他講,蕭凌衝也想得到的。是這個邏輯。但說是那麼說,歸根結底,人還是不能脫離物質的載體而直接獲取精神的本質。

那日,蕭凌衝提出來一種新的食物模型,即希望它在食用的全過程中味道能呈現循序漸進的變化。食神告訴他,美食的終極秘方絕不是停留在紙上的。這秘密藏在宇宙的某一個角落之中,等待有人去發掘。而這話兒,竟然打從蕭凌衝知道的那一天起,就傳遍了整個餐飲業。也不知道是怎麼洩漏出去的。

“你要去追尋那個寶藏嗎?”

“這不是要不要的問題。就算要,怎麼尋?”

“可是好多人都說要找到它。”

“逞嘴上快活罷了。”

“總有線索的。”

“食神說他只是聽過這個傳說,卻不知道更多的了。”

“聽說,那他是聽誰說?”

“他說聽一個外星的神說的。”

“……”

“繪畫是色彩的組合,烹飪卻是食材的搭配。如果烹飪可以僅僅只是味道和口感的拼接,會不會別有洞天。”

“食材是形象的,如果脫離食材而只有味道和口感,未免太抽象了。連觸覺都沒有。我記得小時候愛吃辣條,媽媽不讓我吃,我就想,那嚼一嚼吐了總是可以的吧。但試過以後才發現跟吞嚥下去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很空虛的食用體驗。沒有滿足感。”

“!你這個案例非常有效,其實吃東西有時候並不是為了好吃,而是當你吃進去的時候,本身就會有一種滿足感。”

“對,是這樣沒錯。”

“怪不得有人明明覺得不好吃還是要吃。”

“所以如果你僅僅只追求味道而不需要實感就有些空中樓閣的意味了。捨本逐末。”

有一段時間蕭凌沖喜歡在食物裡撒椰子粉。但他始終沒有把這一想法實踐到大眾菜譜裡去。歸根結底食物其實跟美女、跟音樂是一樣的,如果有一部分人可以欣賞而另一部分人不能,就說明裡面有什麼感受不是所有人都能get到的。只不過其中的有些爭議尤其大,比如皮蛋、榴蓮和臭豆腐。所以蕭凌衝不敢擅自去推廣椰子粉做調料的吃法。以免有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