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放飛想象 (第2/3頁)
學渣的逆襲和學霸的秘籍 信筆狂書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不好吃。油煎過以後好吃,為什麼,因為我們都知道肥肉太油膩,瘦肉又柴,所以最完美的肉是介於肥肉和瘦肉之間的。肥肉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等效為脂肪,而瘦肉被油煎過,吸了油,就介於肥肉和瘦肉之間了嘛。”
此後,蕭凌衝日日夜夜都在猜想那寶藏究竟在何處。這麼想著,有天晚上做夢,夢見一臺機器,長得像微波爐,只要輸入指令,開啟爐門,便可以取出食物食用。但卻不是微波爐。它的原理是複製。
從夢裡醒過來,蕭凌衝想起來自已的前世。原來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那夢卻並非只是夢,而是他意識深處的記憶。全想起來了。原來他前生是個外星人。如此一來他也大概曉得那句“有文明無限接近”是什麼意思了。複製不是一個機械的過程,在所有的引數中包含了味道的資訊。其實味道這東西大概是主觀的,以前總猜想野生動物吃生肉,那能好吃嗎那。但其實人家吃跟你吃感覺到不一定一樣。味道是食物自身跟人的生理基礎相互作用後的綜合效果。但複製的時候輸入的引數就是那食物中原本包含的資訊。
然後又設想,這地球上有很多的病人,由於腸胃不適而不能享受食物。也或者有忌口。再或者,就算平常人呢,胃口也是有限的,吃飽了便不能再享受口腹之慾了。故此,若是能以類似複製的原理,把味覺的資訊、或者美食體驗的意識完整地灌輸給他們,也是一大美事。“望梅止渴”、“畫餅充飢”也有這個意思,人們喜歡美食節目和愛情片也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因為那意識並不完整,缺失最關鍵的感官部分,因而反倒越看越餓了。所以美食片的本質是勾引。
蕭凌衝不喜歡社交。即便今天當了老闆,總有記者要採訪,他也全部推掉。外人不能在公開場合見到他。而此刻,他有一個想法,就是實踐讓美食體驗透過意識的手段去落實。但其實他不喜歡社交,主要是不喜歡求人,不喜歡求助。如此,他便先給與此相關、最前沿的研究組的研究專案捐款一筆資金,在收到對方的感謝之後才要求下屬給對方帶過去一封信。對方的回應是想法很好,指日可待但耗時太久,說不準要個一百來年才能實現。一百來年,於人類的歷史很短,但於個人的人生卻很長。一百年跟一萬年又有什麼區別。蕭凌衝聽了覺得沒什麼盼頭,便也不再關注此事。
某日出門久,寒冬臘月的,路上聽見喇叭裡賣炒栗子,鬼使神差地進去買了半斤。他並不記得以前愛吃這東西。主要是那個皮去起來太麻煩。可今天為什麼呢。也許就是饞蟲被勾起來了吧。喇叭裡那“新鮮出爐”四個字對味蕾太有感召力。不像紅燒肉那樣赤裸裸地饞人,或許栗子的熱和冬夜的寒對比起來讓人覺得心動。烤紅薯的銷路大概也源於此。就像夏季海灘上的比基尼美女之於中學課堂裡女同桌恬淡的側臉。其實都好,是世人總要分出來個高下。
然後聯想起之前想到“美食片的本質是勾引”,忽然又想起來營銷的新思路。回去以後召集下屬開會,要店員裡出一個負責吃的人,拍了片子,就在原本放廣告的位置上播放。網站上也播。其實這負責吃的,聽起來是個好崗位,理應人人羨慕;實際上不見得誰都受得了。首先得胃口大。要麼就得頻繁換人。而且還要能豁得出去。
說起來白心紅薯和板栗倒也真是心有靈犀。明明一點的血緣關係都沒有。味道上,口感上,色相上。如此一來,蕭凌衝又生出來個餿主意。把紅薯雕成板栗的形狀,比普通板栗稍微大些。倒是“板栗殼”要用什麼製作則多費了好久的功夫。人家叫板慄紅薯,他這就叫紅薯板栗。緊接著又想出來新的餿主意,用椰子殼狀的包裝裝牛奶。把餃子做成湯圓的形狀,把湯圓做成餃子的形狀。把雞蛋羹蒸成豆腐的形狀,把豆腐做成卵狀的橢球體。把饅頭製成吐司的形狀,把麵包做成饅頭那樣半球體的形狀。剛好有一家店,原本快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