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邏輯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第2/4頁)
學渣的逆襲和學霸的秘籍 信筆狂書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凌衝呆了片刻,一時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把話題扯到了另一件事上。
“你想想商店裡賣的電子書就知道了。看著薄,但你每翻一頁,已讀和未讀的厚度都不會改變。這裡是夢境的世界,不遵從你所學的物理法則。”
“我說的‘不夠天然’,就是比如,換一個世界,無論是否存在這樣的世界,是否都完全允許另一個世界有另一套完全不同於我們現在這個世界裡的物理法則,也存在著許多完全不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裡的新的化學元素;但無論在什麼世界,數學都是不可能發生變化的。”
“為什麼在其他的世界裡,數學也必須是這個樣子?”
“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就是……邏輯是不可能改變的……我也說不清楚,那我難道說,就像你說的,在夢裡,這本書無論怎麼翻,已讀和未讀的厚度比例都完全可以不發生改變;但無論我曾經做過多少個夢,在夢中,一加一,都是永遠等於二的嗎?”
“邏輯是什麼?為什麼在夢裡一加一就必須等於二?夢見一加一等於三不可以嗎?夢見二加二等於五。”
“我個人對於‘邏輯’的定義是‘無論實在還是非實在的事物內部以及互相之間所隱藏的一種抽象結構’。你所說的那些不是數學發生了變化,你只不過是可以夢到那樣的文字表述。”
“從一個角度來說可以這麼說,但是……感覺這樣不嚴謹的說法,如果讓其他人知道了,很容易會引起爭議,肯定會有人不同意。其實,數學好像確實就是一個已經潛在於每一個頭腦裡的東西,是你的內在意識天生下來就會自然認同的。用柏拉圖的看法來說,數學就是存在於理念空間裡的實體,雖然他的這個說法仍然有爭議。數學是人的理性自發產生的,是人內在的認識能力的反映;可物理化學是人接觸外在的世界後產生的,是人對世界規律的不斷探索和試圖把握。你說到底什麼是‘天然’?我們也不能說,內在的東西,就比外在的世界更為根本吧。”
“喔。”蕭凌衝不置可否,低頭繼續有一頁每一頁地翻著書。
雖然力學的部分沒有電學那麼艱澀難懂,但是內容量卻似乎比電學要更為繁雜龐大。讀書讀習慣了,蕭凌衝的閱讀速度快了起來,理解也變得輕車熟路。其實,他越看越覺得,以前所重視的正文“乾貨”其實遠不如那些曾被自己當做可有可無廢話的引導提問有用。因為在閱讀正文、直接接收原理的時候,思維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的,有種明明不想吃但卻被逼迫著吃的感覺。其實這也對,既然是“乾貨”,那又怎能不讓人感到噎得慌呢?反倒是在閱讀引導問題的時候,雖然沒有被直接告知答案,但思維卻處於一種主動探索的積極狀態,對於尋找答案總是那麼如飢似渴。
閱讀到相對論時空觀的部分,蕭凌衝想起來一部科普紀錄片,想要先從觀看紀錄片入手。那少女一臉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找到的樣子,但最終還是讓他如願以償了。
這種科普紀錄片,即便已經盡力以一種形象生動易於為公眾接受的方式所拍攝,仍然不同於普通的故事性電視劇。雖然已經是在夢裡,但是努力集中精力緊緊盯著字幕、一個字都不敢錯過的蕭凌衝,還是漸漸地有些打瞌睡。
他情不自禁地又想到了剛才的所思:直接接收知識的時候,人的思維,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的。
可這科普紀錄片,跟平時所看的電視劇,到底又有什麼區別呢?莫非在於,電視劇在牽扯觀眾的心理訴求,從而讓觀眾更想知道下面的劇情嗎?而這科普的內容,即便看似有趣,也還是似乎與己無關?亦或者,只是因為這科普的片子更加難於理解,所以讓人的意識望而生畏、知難而退?如果真的如此,那它們又為什麼難以理解呢?即便對於習慣於抽象思維的蕭凌衝?
蕭凌衝不由得聯想起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