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凌衝租的那家店面,原來的租客是個賣涼皮兒的。

劉善寶賣烤冷麵,和他賣涼皮兒的鄰居,算是同品類競爭。劉善寶打價格戰,把競爭對手逼走了。看隔壁空出來的時候,他心裡得意了好幾個星期,自家烤冷麵的價格也提了上去。

商品價格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買的便宜了吧,人們就心生懷疑,說便宜沒好貨;買的貴了吧,人們又一邊在心裡暗罵無良商家一本萬利,一邊嘆息自己命賤,吃不起那好的。可是實際上,在這裡,採用相對性視角是註定會產生錯誤判斷的。關鍵的問題是,製作的成本值多少錢才對。

劉善寶當然不怕價格戰,因為他的原料夠便宜,所以賤賣也不可能虧本兒。

一開始,看新鄰居是個毛頭小子,他還並不拿他當回事兒。再看看他的招牌,什麼糯米飯,跟他應該是構不成競爭的。

可是,直到自家店面門可羅雀,他開始搞不明白了。一個賣湯圓兒的,怎麼就能搶走他這麼多的客流。

他打發自己的兒子去隔壁買湯圓,多買幾份,給家裡老婆孩子兄弟僱員都嘗一嘗,到底是啥東西做的,不行自己也賣湯圓。

可是,這湯圓雖然好吃,可家裡幾個人面面相覷,都不知道那導致味覺叛變的微妙因素到底源於什麼食材。

其實吧,想到這麼幹的,確實不止他們一家。可是蕭凌衝這配方,還真不容易嚐出來。

首先,這元素和組合,到底是兩碼事的。大家都吃過西紅柿炒雞蛋,可你能說把西紅柿丟到炒雞蛋裡,跟西紅柿炒雞蛋是一個味兒嗎?你可以記住單獨的食材是什麼味道的,但當它發生混合以後,當它混合後再烹飪以後,就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它了。

第二呢,這椴樹蜜生在寒冷地區,椰子油卻產自酷暑海濱。雖然不知為何鮮少聽聞創新,可這世界上流傳的食物配方,又確實大多都是古已有之。古代交通網路不發達,用以組合的食材,自然都是本地的。即便是現代網購如此方便,沒人想到如此組合便也罷了;偏偏他們還是習慣吃那些自己從小到大便聽聞的本地食物。故此,同時嘗過椴樹蜜和椰子油的人,也便成了少數。更何況,這兩種食物,本身也都各自是小眾的。

第三呢,這人,大部分都有思維的定式。當他們習慣把甜味和糖互相掛鉤的時候,也就自然遺忘了蜂蜜;當他們把“蜂蜜”視作一個固定的品類的時候,也就會在確認它不是他們記憶中蜂蜜的味道時更不可能往那個道兒上去想。更何況,在他們的認知裡,蜂蜜只能用來沖水喝,不能當甜味劑來使喚。

還有呢,就是這椰子到底不是內陸食品。雖然湯圓一咬開就有明顯的椰香,可偶爾吃那麼幾次椰子的人,大抵一時半會兒是想不起來這似曾相識的清香到底是源於什麼東西的。

劉善寶一口氣往嘴裡塞了一連串兒的湯圓,卻還嘰嘰咕咕地罵罵咧咧,說娘們兒才吃這甜不拉嘰的東西。

唯一讓劉善寶感到寬慰的事情,恐怕就是周邊的餐飲同行們都開始不同程度的降價和促銷了。而他此刻內心最大的期待,就是他們還沒招攬到生意,就自己先倒閉了。

這樣,即便打不垮這個叫“黏黏不忘”的,也借他的手,擠走了別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