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自學和教學的區別 (第1/1頁)
學渣的逆襲和學霸的秘籍 信筆狂書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課的座位不好佔,蕭凌衝又去不了那麼早,只能坐在後面。講真,距離講臺太遠,他不知道老師在說些什麼。所以,去大課的頻率也並不高。
今天這時隔好久才去上的一次大課,課間,在人滿為患的大教室裡,蕭凌衝聽到了一些同學的交談。
說話的是一個女生,一個系的,但不是一個班。蕭凌衝不怎麼來這種人多的場合,所以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但看她生的眉清目秀的,是蕭凌衝會欣賞的那種清麗。也許不是因此,他還並不會注意她在講什麼。
“你看人家那誰,自己看看書就會了,我這上課聽老師講了半天,也沒聽懂。”
旁邊的女生附和著她的話。想來若不是兩人同病相憐,誰也不會這般暴露自己的弱點。
這樣美麗的女孩,實在不該受這樣的打擊。蕭凌衝有一種衝動,他想要告訴她,其實不是這樣的。可是他卻並不認識她。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預設,自學的困難係數太大,自學成才的那就是天才,而要老師教的,總是容易一些。即便這樣的說法並沒有任何的依據,它也仍然被默許為常識,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他們沒有想過,自學的時候,人是處於一個主動思考、主動求索的狀態的,他的思維是完全參與其中的,而學習的進度也是被自己所完全掌控的。這個時候的學習者,是完全把握了主動權的,他知道自己哪裡會哪裡不會,知道自己會什麼、會多少,不會什麼、不會多少,知道如何依據自己的特定需求在不同的內容處採取不同的策略。
而老師的教學則不同。不論是多麼好的老師,只要他是單方面地講,那麼這個學習的過程,就完全是學生的被動吸收。當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他的頭腦裡是有一個思維的過程的,可他思維的過程卻不能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要轉化成語言;而學生接收到這個語言以後,再進行一次翻譯。誠然,自己讀書也需要對書上的文字進行轉化和翻譯,可是,如果聽老師講課,這個翻譯的轉化工作是隻有一次機會的。一旦有一點理解出現了偏差,那麼即便等到意識到的時候想要重溫,剛剛的歷史也會變得不可考。但很多學習的內容,在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裡,卻是會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退一萬步說,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一對一的輔導,完全是雙方都參與進去的互動式學習,人也總是更容易膠著於自己本來的思維裡,而不容易去真正體會對方的意思。
甚至於,有一些尖子生,最開始會選擇自學,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學習能力比別的同學更高;而是因為他們發現,聽老師講課的時候自己反而越聽越糊塗,故此才不得不轉而尋找別的方法。歪打正著,反而也是一種幸運。
但是,老師的存在,也是必要的。但這種必要,並不是把所有的知識都一條一條手把手地教給學生,而是當學生自學的過程中遇到那些難以突破的瓶頸時,給予關鍵性的指導和點撥。因為,有時候,當人學不會的時候,所欠缺的,僅僅只是那戳破窗戶紙的一句話而已。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曾經聽不懂一句話,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覺得既然如此,還要師父做什麼。但其實,箇中真意,無非在此。
當然,或許文字視覺和語音聽覺在理解吸收的效率上也是不同的,但那又是另一重的因素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