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讓三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前腳剛走,阿明後腳就命人貼上榜文告示,榜文如下:

求賢令

天金國及鳳凰島大國王天武大王向鳳凰灣全體臣民招納賢士,如有才之人能夠想出攻克火龍島妙計者,可揭榜獻計,所獻之計能夠成功攻克火龍島者,天武大王將火龍島一分為二,讓其做半個島主,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都歸他所有。若無妙計,只是想招搖撞騙者,瘟刑伺候。

天武大王親令

天寧元年某月某日

榜文一出,舉島譁然,人們紛紛奔走相告,沒幾天時間全島人上至八九十歲的老人下至三歲小兒都知道新來的國王釋出了招賢榜,想要招納有計策攻克火龍島的人,如果所獻的計策能夠攻克火龍島,那此人就將迎來大富貴了,火龍島比鳳凰島大四倍還多,分一半就是兩個鳳凰灣那麼大,而且火龍島物產豐富、盛產美女、人口眾多、土地肥沃、商業發達,可謂是佔盡了地利人和。

全民開動腦瓜子想計策,如果能想到計策,就可以一步登天了。

高文心裡清楚,對於阿明來說,誰能幫他攻克火龍島,那麼誰就能獲得他的封賞,不管你是一無所有的乞丐流浪漢,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大員。管你黑貓白貓能把老鼠抓了的就是好貓,阿明遵循的就是這個原則,不論富貴貧賤,唯才是舉。

這一招有時候是很好用的,前次阿明就是廣發招賢榜讓安明遠為他效命,可安明遠最終的結果卻是被排除出囚籠島,看家的本事,領航的寶貝也被阿明強行奪走,導致安明遠原本可以守著囚籠島這座金庫十幾代人吃穿不愁,享無窮無盡的榮華富貴。結果卻被阿明奪了去,不過對於安明遠來說他也撈夠本了,靠著囚籠島的黃金在海外購置了大量的產業田地,幾代人錦衣玉食是完全沒問題的。

如今阿明故技重施,無非就是想看看鳳凰島能不能蹦出第二個安明遠來而已。

高文知道阿明其實最希望的就是底層人能夠想出妙計來攻克火龍島,因為底層人沒有根基,對自己的權利構不成大的威脅,而如果那些大員貴胄想出來了,封賞了,勢力就進一步加大,有養虎為患的危險。

高文那自己舉例子,如果自己想出了攻克火龍島的妙計,那麼火龍島一半落到自己手裡,一半火龍島再加上鳳凰灣,如果只論地盤的話,他控制的地盤已經比大王還要大了,囚籠島比鳳凰島大不了多少,鳳凰灣只是將全島的資源全都吸到了鳳凰灣罷了,鳳凰灣環形山後有廣袤的平原、山地、高原。

當初二鳳之所以能將鳳凰灣的漁民內遷到內地種地,就是因為內地平原廣袤,耕地多,不愁給這些漁民分土地,這個政策才能施行的,如果分不到土地,漁民不能種地就只能餓死了,而面對餓死的局面,漁民們肯定會拼死一搏的。

但有一樣囚籠島是有絕對優勢的,那就是蘊藏著豐富的金礦,這個優勢在手,即便是十個鳳凰灣加十個火龍島都不一定能夠與之媲美。

佔據了囚籠島就像是佔據了一座金庫,可以拿著囚籠島的黃金到世界各地買買買,將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全都吸到囚籠島去。

高文時常想,其實阿明完全沒有必要用瘟疫去攻克佔據南方群島的島嶼,他只要拿黃金買就行了。甚至於鳳凰灣這樣的島嶼他都可以買,只要找對買主絕對不愁買不到的,比如找到火龍島國王劉不疑就可以商量著將鳳凰島買下來。他二鳳的這份家業,他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

如果不是劉不疑的祖父將二鳳的父親分封到鳳凰灣,鳳凰灣的主上這一寶座哪有他二鳳什麼事,所以從法理上來說,劉不疑確實是可以將鳳凰灣賣掉的。

法理上鳳凰島確實是屬於劉不疑的,但實際上不是這麼一回事,當初二鳳的父親拼死救出被俘虜的劉不疑祖父,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