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拼團事業群的商務部來到了成都,以拼團旅遊的名義,邀請這座城市的官方入駐抖音進行旅遊宣傳。

因為《成都》這首歌的爆火也引起了當地官方的高度重視,再加上抖音的流量確實與日俱增,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拼團系軟體線上發力,從宣傳到買票到景點團購,打通路徑。

官方線下操作,設定抖音打卡點,並給出專屬拼團的優惠價格。

抖音的熱度加持,拼團旅遊的線上推廣,再加上今夜頭條的氛圍營造,以及成都的高度配合,這座城市的旅遊業瞬間大爆,與去年相比,當月旅遊人數翻了數十倍。

“成都在抖音火了,旅客暴增,成都官方第一時間入駐抖音,接住了這潑天富貴!”

“剛從玉林路回來,真的狠狠帶入了。”

“我發現成都是個很宜居的城市,連空氣裡都帶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獨特氣質。”

“去過了,真好,下次還去。”

旅遊的熱度帶來了更多有關於成都的影片,而官方的互動也成為了抖音的一大熱點。

更妙的是,有更多的音樂人因為趙雷的爆紅而加入到了抖音的“麥田計劃”,將以前為家鄉寫過的歌拿了出來。

雖然這些作品沒有像成都那樣大爆,但也確實出現了不少有記憶點的旋律和歌詞。

比如“長安人的城牆下是長安人的火車,長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饃…”

眼見著距離十一的黃金旅遊季已經沒幾個月了,成都的火熱似乎是給各地文旅及政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靈感。

於是在那段時間裡,很多的官方號因此而入駐。

年初到年中,抖音完成了它的三次蛻變。

最初版本的那個抖音只有帥哥靚女,黑絲短裙,隨後藉著五福的社會熱點,抖音的多元化矩陣開始成型,而官方號的入駐,則是讓整個抖音氣質大變。

它似乎,已經不單單只是一個短影片軟體了。

其中最為驚恐是微博,追熱點,邀官方入駐,他們可太明白抖音的這套操作了,因為這本來就是微博現在的狀態。

壞了,衝我來的。

微博的短影片總監在辦公室來回踱步,急得毫無辦法。

而上面的壓力也來了,領導讓他也弄一首《成都》,他說不會,領導說人家行伱為什麼不行?

同時,騰訊馬總在看到抖音又一次的神級炒作後,忍不住開啟了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微視,就看到一段社會搖,忍不住露出地鐵老頭看手機的表情。

而其他做短影片的平臺,尤其是一些沒有大資本在後扶持的平臺,此時已經產生了想要放棄的想法。

因為他們發現二者之間的氣質差了太多了。

你看抖音,總覺得他包羅永珍,似乎只看這一個平臺就能瞭解整個世界。

而他們的平臺感覺就很小眾,很不上癮,很無聊。

抖音的版本領先太多了,江勤的每一次出手,都像是憑一己之力強行加速了短影片行業的發展。

“從o2o領域跨界做文娛也能做到這種地步?”

“什麼叫跨界?他本身就是做校園論壇起家的,o2o才是跨界,這次只不過是回到了熟悉的領域罷了。”

“他是六邊形戰士嗎?”

“據說《成都》那首歌還是他監製的。”

“媽的,七邊形?”

“他還是臨川大學首屆學習之星。”

而隨著《成都》和抖音的流量瘋漲,最大的實際受益方除了成都之外,還有喜甜。

麥田音樂計劃是喜甜“拿出”了五個億,給了抖音,來扶持原創音樂人,所以喜甜這一波不只是收穫了流量,還收穫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