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形式多樣,百姓們茶餘飯後還能培養興趣愛好,豐富生活。
生活品質提高,大家的消費慾望也擴大了。
沈染在這個時候提出大力建設基礎設施,富足的勞動力受聘來修路,沈染高薪給工部請來了建築交通方面的專家來指導。
不到一年時間,上京的大街小巷已經鋪上了寬闊可並行幾輛馬車的瀝青路。
修路帶來的交通便利也輻射到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沈染是個做生意的老手,她代任以後鼓勵個體經濟的發展,鼓勵全民經商,給年輕一代從小灌輸了賺錢的理念。逐漸摒棄了傳統計程車農工商的歧視鏈。
看著國庫日漸充盈,沈染又繼續向南邊修路,把上京的成功之路復刻到其他地區。
寧錯近些時日的來信字數愈發少了。
沈染問他何時能回,是否遇到棘手的事了,他信中也沒回答。
沈染只好把自已賺的銀子換成糧草布匹武器軍備,一波又一波向前線輸送過去。
據沈染得到的情報,四王手上的兵馬並不多,寧錯若是出兵,應該是早就能打個勝仗回來了。
只是寧洌手裡還捏著五萬將士的性命,除此之外,天門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強行攻打會損失慘重。
這些日子雙方也僵持住了,對方想著長期耗著,寧錯這邊肯定會士氣大損而且後備能源補給也跟不上,一直拖著不給回覆。
他們不知道的是,沈染在後方賺錢,還建立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哪怕是前線士兵打上十年二十年她也能負擔得起這份開銷。
戰爭給更多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活計,比如婦孺可以到織布製衣的工廠做工,給前線士兵制衣的同時也向全國各地出售,質量有保證,量大成本低,半機械化生產節約時間和勞動力。
農民產的糧食特派官員會直接上門按市場價收取用於補給前方,農民也省去了售賣的步驟。而且寧錯派出去研究農業的協會也有了成果,畝產翻了幾番,大家種的糧食根本吃不完,家家戶戶都有富餘的糧食售賣。
可以說,寧錯他們只用每天正常操練操練士兵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四王那邊也急了,自從他圈地自擁稱王以來,他所管轄的境內已經被他搜刮了一波又一波,如果不是那個人一直援助,他早就支撐不下去了。
每次回到自已的寢宮,他都忍不住對著自已的夫人嬪妾撒氣,抱怨她們沒有沈染那般的頭腦,不能給他賺銀子,都是賠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