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給銀子。肯定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上交土地就算你給銀子也不願意賣的。第二步就進行徵稅模式改革,針對土地面積徵收不同的稅率。擁有土地面積越多的需要上交的賦稅越重。那些士族都是利益至上的,當他們發現土地私有需要付出的成本高於出售土地或者把土地租賃出去就會改變策略了。”
沈染接著補充:“制度推行過程手段一定要強硬,大家一開始可能會反對,只要讓大家都有利可圖,一定是能把政策推行下去的。
然後就推行第三步計劃,改良糧食品種,我知道西域那邊有一些糧食畝產量極高,可以引進過來,還有水稻有一種雜交技術,你可以聘請專業農學家研究一下種子配種,我大概是知道一些基本原理的,只是不能保證一定能研究成功。”
寧錯豁然開朗,在沈染建議的基礎上還做了一些精進,寧錯的心腹聽完這三個計劃都拍手稱奇。
“沒想到皇上身邊還有如此才能的謀士,實乃我朝之福。”
寧錯沒告訴他是沈染的主意,只是又同他細細商議了其中的一些具體實施措施。
第二天寧錯的心腹就在早朝將此事提上來大家討論,守舊派一聽反對聲很大,畢竟觸及了太多人的利益,政策想要推行下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寧錯也不急,他已經在民間廣募有才之士了,成立了農學專項研究院,享受著和同級官員對等的權益。
很多來面試的都是農民,一聽他們還有機會當官,都是躍躍欲試。
沈染在幕後參與人員篩選,來的大多目不識丁,看來文化普及也是迫在眉睫。
經過重重篩選,最後留下了十來個人,沈染同他們講了自己知道的一些原理知識,他們一聽就懂,不就是配種嗎,他們十里八鄉的種子都是他們配出來的,這個也算是專業領域了。
寧錯設定了高額的獎勵標準,只要研究出了畝產量高存活量高的品種,獎勵爵位和黃金。
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參加,那些一開始沒選上的又來了盼頭,秋收的種子都拿回去研究怎麼配種。
留在農學院的眾人也是挑燈夜戰,每天一睜眼就去瞧瞧自己生出來的幼苗,記錄資料,反覆嘗試。
然後就是引進外族種物,沈染本來是毛遂自薦的,她想順便公費出國旅遊,不料遭到了寧錯的嚴詞拒絕。
“朕的國家人才濟濟,還輪不到你一個女流之輩出面。”
不會說話的話嘴巴可以捐了。
沈染白了他一眼,但是這麼久接觸下來她也知道寧錯其實是擔心她的安危只是說話毒舌不中聽了些,並沒有半分瞧不上她的意思。
反而是很多事情都會來問她的建議,事事有回應,就像尋常夫妻那般有商有量的。
沈染最近驚恐的發現自己也有些黏寧錯了,半天沒見還怪想念的。
她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她從小見證了太多婚姻和愛情的不幸,打心底裡是有些害怕自己墜入愛河的,她害怕在感情裡受傷所以怎麼也不肯敞開心扉。
但是寧錯應該是不一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