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陸續緩慢彙報,兩人下午把這份不容易搞定的訂單先放在一邊,專心搞楊軍剛拿回來的。

一一落實合同的細節,根據漢語的用詞斟酌英語的用詞。

楊軍那個年代學英語確實很少,本地的老師教的英語發言實在有些一言難盡,全靠他自己後期學。

他的發音並不標準,章之瑤就不一樣,英語是她的強項,在海洋裡顯得遊刃有餘,各種單詞造句隨口就來。

新接的這筆訂單是另一個國家,在申請出口的資質上面有所不一樣。

章之瑤協助楊軍,拿著對方說的樣板下到車間,做最後的溝通。

之前,本來就按照要求做過幾件過去,質檢報告也符合出口,只是對接的外國企業的老闆說在衣領方面穿起來不舒服,希望更換布料。

又提出外套的肩膀那塊加寬,一連改動幾個小的地方。

服裝廠老闆不懂,開始做關於外貿這塊一直是楊軍打理。他也成功將自己從打工仔幹成股東,現在算是持有分紅的老闆之一。

章之瑤第一次見到車間內部環境,跟她以前以為的一點也不一樣,裡面熱又擁擠。

位置四周都是做衣服的布料,員工工位密集,針車持續散熱,室內不用任何暖爐,溫度都過高。

還有部分新到的製衣材料中含有輕微的甲醛,車間不透氣,空氣中的味道不太好聞。

她沿路看工位上的工友都在認真趕製新衣,走了一圈出來,就感覺心裡沉悶,像是在心底壓上一塊石頭,透不過氣。

這還是冬天,要是溫度高的夏天,可能是一邊瘋狂流汗水,一邊手腳不停地工作。

廠裡食堂的飯菜也次,葷腥幾乎沒有,清一色的青菜,滾湯連續幾日都是白菜豆腐。

不敢設想房湛啟剛到廠裡上班是怎樣的環境和吃食,模糊地記憶中,他剛來時,是通班,不像現在可以換班。

這些他從未對章之瑤抱怨一句,每天回來樂呵呵跟妹妹說話。

用錢方面並沒有一絲苛待過,隨便妹妹花費。

“怎麼了?”楊軍說:“是不是車間太悶,讓你不舒服。”

他的目光在章之瑤臉上仔細逡巡,微笑坦白,“我第一次去的時候也是這樣,覺得那味道太難聞,腦袋痛。”

“沒有”她不承認,“我只是沒想到車間是這樣,溫度高又悶熱,夏天也這樣?”

“夏天是人手一個風扇,裡面四周封閉,不透氣,他們還是幾個小時就要換一次溼透的衣服。”

聽見這話,章之瑤心裡更心疼哥哥了。邁著小步子,踩著柔軟暖和的小皮鞋跟在楊軍後面。

她沒有問為什麼不改善環境,料想是資金跟不上,每次國外的訂單很多都是採取預付制,布料和需要用到的材料都是廠裡先墊付。

那邊只先付一筆訂金,再根據收貨,逐次按照約定比例打進來,資金週期長,迴轉的慢。

人員在增加,除去雜七雜八一大堆,實際上的資金上並不十分寬裕。

房湛啟每次發的工資大部分存進存摺裡,一部分放進家裡的盒子裡面,方便章之瑤取用。

她知道數目在不斷增加,尤其是讀對外學院這幾年,數目增加的很快,每個月固定的那筆數額更是增加一半。

回到辦公室,楊軍和章之瑤繼續工作,她負責自己那一塊,這個時候普遍都是手寫,大大增加工作量。

也沒有現在這些先進的機器,兩個人無比認真再次檢查合同。

臨到下班時間,其餘人一個離開,只剩下他倆繼續埋頭幹。

楊軍開口讓她先回家,他在待一會兒,忙完手裡面的事。

喜歡看熱鬧的那一群人還在,男女端著自己的餐盒蹲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