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闆,我這也是第一次來臨州,不知道這古玩城裡有什麼好物件沒有?我也好和我這學生開開眼。”王興海詢問道。
張公公聞言撓了撓頭,先是環顧了下四周,再小聲對王興海說道:“王教授,咱們明人不說暗話,這年代想在古玩城找好物件,那都是想瞎了心。”
說著抖了抖那鋪在地上的攤布:“瞧見這塊氈子沒,這是我家以前用來墊褥子的,別看他現在髒兮兮的,可是塊上好的羊皮氈子。”
“這玩意在我家用了幾十年了。只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用不上這玩意了。就拿來改了改,當這地攤的攤布了,還別說,這玩意當攤布那是結實耐磨。”
“我敢這麼說吧,這古玩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物件還沒這塊氈子年紀大。”
聽張公公這樣說,王興海和那姑娘絲毫不感覺意外。畢竟這種現象才是正常的。那種在地攤上撿漏的情況,也只能在電視劇裡才能看到。
不過他們也不是要打算撿漏,無非就是想看看真正的老物件,漲漲知識罷了。他只是歷史系的,又不是考古系的。沒那麼多執念。
見張公公的回答和自己預想中的差不多,自然也能理解。
“不過呢。如果您老真要想看好物件,我推薦您去一家店轉轉。”張公公話音一轉,提了個建議。
王興海頓時也來了興趣。“哦?難道那家店有老物件?”
張公公遲疑了一下,回答道:“不知道。那家店很奇怪,三言兩語說不清楚。那老闆也是個怪人。裡面賣的東西還真看不準。說實話,我在這行也混了十幾年了,雖說比不上專家吧。但一般的眼力還是有的,那家店的東西怎麼看都像是真的,但人家自己卻說都是現代工藝品。只當工藝品賣。可你要說他賣的是工藝品吧,那價格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了的。遠遠超過了一般工藝品的定價。”
王興海略一分析張公公所說的這段話,越咂摸越覺得有意思。“哦?還有這麼有趣的地方?那高低得過去見識見識。那店在什麼位置?叫什麼名字?”
張公公用手指著一處說道:“您老順著這條街徑直走,等看到第三個路口的時候就往右拐,再走到頭,就能見到,店名叫“渭水閣”。”
王興海點了點頭。“渭水閣是嗎?謝謝張老闆了。我這就過去看看。”
“慢走了您,到時有問題再向您老請教。”張公公拿起手機向王興海道別。
王興海見狀,只能微笑的點了點頭,就帶著那姑娘離開了攤位。
師徒倆也不急著趕路,就這樣邊走邊看,時不時的還相互交流幾句。
“老師,這市場上賣的東西也太誇張了吧。這一路走來,蘭亭序集,永樂大典,十二生肖銅首這些我就忍了。那孔子的木屐,朱元璋的半個碗,劉備的草鞋還有李世民的鏡子是什麼鬼?最離譜的竟然還有趙光義的驢車。大宋車神不要面子的嗎?”那姑娘被這些稀奇古怪的物件震碎了三觀。
“哈哈哈哈。小雨啊。你能見到這些,才真的是不枉此行啊。在你眼裡看到的是這些商家的荒唐,而在我眼裡,這些才是我們華夏的根啊。這些都是文化啊,都是歷史的底蘊啊,每一樣荒誕不經的物件背後都代表著一個典故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玩意就是個噱頭,但恰恰是這些荒誕不經的東西,才讓這個古玩城有了一份別樣的風格。別說李世民的鏡子,劉備的草鞋了。就算看到盤古斧,女媧石。你也不用奇怪。”正說著,王興海突然停了下來,然後又開始哈哈大笑起來。
“來來來,小雨,我沒說錯吧。你看看那是什麼。”一邊拉過小雨一邊指著地上的一個物件。
那叫小雨的姑娘隨著手指的方向看去,就看見地攤上一物件上寫著“封神榜”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