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失敗後的新法蘭希國內矛盾迅速激化,人民起義此起彼伏,倫巴笫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6月5日,帝國北部的飛地北科大州舉行全民公投,多數人支援脫離帝國,但帝國拒絕承認。

6月6日,北科大州釋出《獨立宣言》,宣佈成立北科大人民共和國,州長任總統。

7日,哈爾西一世與元首通話,希望借道平叛,遭到元首斷然拒絕。

“米利堅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的領土,怎麼可以讓他國的軍隊踏上?!”

哈爾西一世深感絕望,但又無能為力,只能退而求其次,與元首和北科大方面談判,希望能得到一些利益。

14日,三國簽訂《北科大密約》:

1.新法蘭希帝國與米聯盟均承認北科大人民共和國獨立。

2.北科大向新法蘭希提供100億紅幣的無償援助。

15日,新法蘭希正式承認北科大地區獨立。

而這,也敲響了帝國的喪鐘。

隨著北科大的獨立,帝國本土的六個州也紛紛要求脫離帝國。

帝國的統治,即將崩潰。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哈爾西一世決定推行改革來挽救即將入土的倫巴笫王朝。

6月25日,哈爾西一世釋出《告新法蘭希全國國民書》,宣佈將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以達到帝國復興的目的。

27日,《新法蘭希各聯邦州自治法》頒佈,帝國開始進一步放權給各州,以換取他們放棄獨立的打算。

至7月中旬,各聯邦州紛紛撤回了《獨立宣言》,但帝國也成為了一個鬆散的邦聯。

帝國走向滅亡的步伐,暫時停了下來。

而米聯盟也正在預謀下一場戰爭。

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磨礪的聯盟共和國,此時已經擁有極其強大的戰鬥力量,元首決心要趁此機會,一統米利堅。

6月,統帥部制定飛鳥行動,計劃以軍事演習為名,陳兵華米邊境,同時將第二艦隊派往北部海域,於6月18日凌晨炮擊俄勒崗為訊號,派出運輸機空降2個師,迅速佔領該國首都俄勒崗,迫使其投降。

6月15日,第二艦隊派出威爾士號巡洋艦和君士坦丁號護衛艦以友好出國訪問為名,進入俄勒崗港停泊。

6有16日,米聯盟以演習為名將6萬軍隊派往加里弗里亞和內華大州。

一系列的軍事行動讓華俄愛共和國的一些政客發現了端倪,他們開始向議會提出這些顧慮,希望共和國能夠及時對南方的鄰居進行防禦。

但很遺憾,在這些年國家安全委員會已經成功用金錢、美女腐蝕了華俄愛共和國的政客們,這一少部分的清流已經不能再影響政局了。

華俄愛議會最後忽視了這部分人的意見,選擇默不作聲。

而這,也加快了他的覆滅。

6月18日,停泊在俄勒崗港的君士坦丁號護衛艦打響了進攻華俄愛的第一炮。

當轟鳴的炮聲響起的那一刻,共和國的覆滅就已經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