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趙長軍苦笑道:“陳鄉長,搬一次廠房產生的費用我能夠負擔,問題是,我這個假髮廠很多活都是讓村民拿回家製作,完成後送到廠裡來,全天上班的工人並不多,如果去了工業區,生產模式就會發生改變,會增加很多額外的費用。”

“是這樣啊,那還真不能亂搬遷。”陳沖陷入了沉思。

猛然想起最近正在進行的空心村治理工作,陳沖內心一動,好像抓到了一點解決問題的辦法。

隨著生育率的降低和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農村出現了很多無人居住的房子。這些宅基地收歸村集體之後,一般都會重新規劃,分給村裡符合條件的人。

宅基地上蓋廠房,這個可比申請在耕地上建廠房容易多了!

“小石,你給土地所打個電話,讓他們所長立刻到我辦公室裡來一趟。”

土地所長來了之後,陳沖詳細詢問了一番,發現還真的可以。只是也存在一個大問題,那就是那些排隊等著申請宅基地的怎麼辦?

如果鄉里宣佈以後不劃宅基地了,這些人會不會鬧事?

趙長軍告訴陳沖,現在很多人都在縣城或者鎮上買了房子,真正的剛需不多。制定政策的時候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對於那些確實需要宅基地的農民,審查合格,符合條件,依然劃分宅基地。

陳沖讓秘書把午飯送到了辦公室裡,三個人一直討論到下午,拿出了一個大體的方案,陳沖帶著方案來到桑翠南的辦公室。

“陳鄉長,這些宅基地又無法集中,怎麼建廠房?”

“以咱們鄉目前的情況,根本無法引進外資,因此,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最符合實際情況。蓋不了大廠房,那就多建設一些小廠房。家庭式作坊雖然小,但是靈活性強,在某些領域,比那些大工業模式更有競爭力。比如傢俱、裝修、蔬菜加工等行業。”

桑翠南想了一會兒,接著問道:“陳鄉長,你想過沒有,後期的環保問題怎麼保證?還有稅務問題怎麼解決?”按照陳沖的這種規劃,全鄉會一下子冒出來上千家這樣的小工廠,這種家庭式作坊不可能有什麼正規的財務,到時候收稅是個麻煩事。

靠自覺?人性這玩意可從沒有自覺過。

陳沖想過這個問題,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但按照陳沖的想法,先發展起來再說。

“桑書記,環境汙染問題可以按照相關規定執行,透過之後,才可以投入生產,至於稅收問題,我也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不過,書記,農民手裡有錢了,肯定會帶動全鄉的經濟,只要整體發展起來了,鄉財政自然會跟著水漲船高。”

桑翠南想了一會兒,認可了陳沖的觀點,管它三七二十一,發展才是硬道理。最後,桑翠南猶豫了一下,說道:“陳鄉長,縣裡會同意我們這麼做嗎?”

是啊,烏有鄉工業園是馬春福縣長主持搞出來的,走的路子與陳沖的想法剛好相反。

雖然全縣的人都知道,烏有鄉工業園最後搞成了一個笑話,可是要讓馬春福自己打自己的臉,估計不太現實,

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與領導的面子相比,群眾的利益只能靠邊站。

桑翠南也想發展烏有鄉的經濟,在社會穩定的基礎上,經濟的指標,是最大的政績,但是她不想去得罪馬縣長。

陳沖有些煩躁,掏出煙剛想點,扭頭看了一眼桑翠南,又放了回去。

“沒事,你抽吧,我不抽菸,但我辦公室裡不禁菸。”

“桑書記,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先去縣裡跟領導彙報一下,看看吉書記和馬縣長是什麼意思。如果吉書記和馬縣長同意,我們立刻就開始進行。”

“如果馬縣長不同意呢?”

陳沖猛地吸了一口煙,緩緩吐了出來:“那咱們就偷